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回复: 0

风气的养成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

回帖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7
发表于 前天 2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周日的傍晚,值日生刚把地板拖出湿润的水痕,板凳还没坐热,班长的哨声就响了。这哨声像道无形的绳索,把我们从散落各处的自由状态里,倏地收紧,归拢到那间弥漫着肥皂和汗味混合气息的屋子里。班务会,开始了。

起初,这会开得简直像一场默剧。八九条汉子,平日里生龙活虎,能把单杠耍得虎虎生风,能把正步踢得地动山摇,可一到这要“讲几句”的当口,全都成了锯嘴的葫芦。空气凝滞,目光游移,你瞅我,我瞅地,就是没人瞅向那理应成为焦点的班长。我至今记得头一回的情形,轮到一个山东来的大个子,他憋了足有半分钟,脸膛涨得通红,最后猛地迸出一句:“当兵很锻炼人,很好,完了。”声音洪亮,内容干脆,戛然而止。我们几个新兵差点没憋住笑,心里却也跟着松了口气——可不是么,咱也想这么说。

班长没笑。他坐在那张唯一的旧木桌后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在我们脸上扫了一圈,像是清点弹药。半晌,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刺:“你们概括能力太强了。毛主席用一首诗,七律《长征》,八句五十六个字,概括了二万五千里路上的千难万险。你们倒好,一句话,就把一个星期吃了多少米、走了多少路、想了些什么,全打包了。我真该佩服你们。”他顿了顿,斩钉截铁地立下新规矩:“往后,每人发言,不得少于五分钟。讲不够的,散会后,书面汇报,不得少于八百字。”

这一下,可戳到了大家的软肋。我们这帮人,宁愿在操场上多跑五公里,也不愿趴在桌上写五百字。那笔墨仿佛比枪械还沉重,那方格纸仿佛比障碍场还难逾越。“书面汇报”四个字,像悬在头顶的紧箍咒。

第二次班务会,气氛就全然不同了。不再是沉默的煎熬,成了混乱的挣扎。为了凑足那要命的五分钟,每个人都成了“意识流”的高手。张三从今天的馒头说起,联想到家乡的麦田,又跳到昨天训练摔的那一跤;李四则把班长某天早晨随口的一句鼓励,翻来覆去地分析其深刻内涵,恨不得解读出三层哲学意味来。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言不搭后语。五分钟是勉强撑下来了,可听得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班长的眉头,又锁紧了。

他再次给我们“教方法”。这一回,他讲得极具体,像在教我们如何把一床棉被打成标准的“豆腐块”。“总结汇报,万变不离其宗。”他伸出巴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数给我们听,“一是政治学习上,有什么心得?二是工作训练上,态度如何,有无进步?三是思想作风上,是否紧张?四是团结互助上,帮了谁,谁帮了你?五是遵守纪律、执行制度上,做得怎样?”他合拢手掌,成了一個拳头,“就这五条,每次对照着说。否则,”他顿了顿,那“书面检查”的阴影又一次笼罩下来,“照旧。”

这五条,仿佛五根柱子,一下子把我们那些散乱无章的思绪给撑了起来。它成了一個模板,一套公式。起初,我们只是笨拙地往里填充内容,像小学生造句。发言变得刻板,甚至有些滑稽,每个人开口都是“在政治学习上……在工作训练上……”,但至少,条理是清晰的,内容是切实的,五分钟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奇妙的变化,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照本宣科”中悄然发生。我们开始不满足于仅仅罗列事实。说“工作训练有进步”,便会下意识地去想,进步在哪里?是投弹远了半米,还是射击环数高了兩环?说“团结互助”,便会去回忆,是谁在我体力不支时替我背了枪,我又在谁跟不上队时拉了他一把?我们开始像梳头发一样,梳理自己一周的生活。那些原本混沌的日子,被这五根“梳齿”一过,竟变得脉络分明起来。

于是,后来的班务会,竟渐渐有了些“华山论剑”的意味。不再是煎熬,反倒成了展示。每个人都在努力把自己的“一周”梳理得更清楚,总结得更到位,表达得更流畅。有人甚至能引经据典,联系起报纸上的社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发言时间不知不觉地延长,十分钟,十五分钟……直到有一次,一个战友侃侃而谈超过了二十分钟,班长才不得不笑着打断:“行了行了,打住!再说下去,该吃明天早上的饭了!”

那时我们并未深究,只觉着完成任务,免于书面之苦,便是大胜利。如今回头再看,才恍然发觉,那段被“逼”着发言的时光,究竟馈赠了我们什么。它逼着我们学会了“归纳”。从纷繁具体的日常里,提炼出观点,分门别类,组织语言。它更逼着我们克服了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怯懦。从那间小小的宿舍开始,我们变得敢于在连队的民主生活上提建议,敢于在训练研讨会上谈看法,敢于在任何需要表达的地方,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种风气,就这样形成了。它起初靠的是“不愿写检查”这点小小的“功利”心来驱动,靠着班长那不容商量的“五条”方法来引导,最终,却内化成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敢于并善于表达的氛围。这风气,如同队列里养成的挺胸抬头,一旦形成,便不再觉得是约束,反成了自然而然的姿态。

可见,风气这东西,绝非凭空而来。它像一株幼苗,需要合适的土壤,更需要精心的培育。放任自流,只会让沉默蔓延,让惰性滋长。而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培育风气最好的桥梁。它让看似高远的目标,变得可以拾级而上;让看似困难的改变,在日积月累中水到渠成。我们那间新兵班的宿舍,那每周日晚上的班务会,就是最好的证明。那由一句囫囵话到滔滔不绝的风气之变,至今想来,仍觉受益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