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觉醒的夭折 ——从《红楼梦》,《源氏物语》等东亚爱情社会小 说的兴起说起 袁真飞
1784年,中国作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问世,标志着一个时代达到巅峰。因为,差不多在其前后,在整个东亚社会,这种爱情社会小说正在崛起,这代表着一个市民社会在出现,也代表着一个新的思潮即将出现。而更因为,在曹雪芹以后,这种爱情社会小说骤然消亡,一个好像要觉醒的时代由此无影无踪。 实际上,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的问世,这个时代已经开始,里面写的是西门庆和他的女人们,反映出的却是明朝市民社会的问题,而种种矛盾的爆发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爱情社会小说出现的时间比人们预料得更早,在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在1008年便出现了出现了《源氏物语》,在韩国的朝鲜王朝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诞生的《春香传》,在《春香传》诞生的同一时期,越南也诞生了阮悠的《金云翘传》,这些作品,在各自国内均有与中国的《红楼梦》相等的地位。 何以在东亚社会的这一刻,会出现如此众多的爱情社会小说,这后面的原因和其最后的消亡代表着什么? 事实上,《红楼梦》也罢,《源氏物语》也罢,它们的出现绝不是单单的一种文学现象,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应。但是,这就有点奇怪了,众所周知,就商业化来说,宋朝当时是领先于全世界的,为什么第一部爱情社会小说是出现在日本? 假如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当时的中国文明已经是高度发达,不仅是在亚洲领先,在全世界也是无人可比。而日本呢,当时正处于全面模仿中国的平安时期,级别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在这种情况下,《源氏物语》出现了。 更奇怪的是,随后的历史发展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在十九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全面落败,而日本却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亚洲的老大,而且一度与美国抗衡,这是为什么? 其实,当《金瓶梅》与《红楼梦》在中国崛起时,中国的市民阶层也在觉醒,最早,早在宋朝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反映。但是到了明朝,这种社会上的进步已经无法掩饰,这也成为《金瓶梅》乃至以后《红楼梦》产生的社会基础。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还出现了王阳明,李渔,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上的巨人,如果没有游牧民族满洲人的悍然入关,没有西方世界的突然闯入,中国,乃在东亚的历史如何发展?是否因为知识界与市民的觉醒而有不一样的前景? 当然,东亚觉醒的夭折绝对不能完全责怪入侵的满洲人与西方世界,尽管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满洲人文化素质的低劣,导致中国更沉浸于酱缸之中而不能自拔,毕竟,明朝的故步自封和思想上的日益僵化也是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满洲人的大清帝国加固了这种思想上的僵化,偏偏,它又是东亚最大的强国,它的一举一动,对东亚各国起着表率作用。也不能否认,西方的闯入,彻底扑灭了东亚的觉醒,使以后东亚的主动寻求的变革,变成了在船坚炮利之下的被动变革。而主动与被动导致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乎,随着东亚觉醒的夭折,首先是越南沦陷了,接着,朝鲜也面临灭顶之灾,而亚洲的第一强国大清帝国也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只有日本,意外的走出泥沼,通过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在若干年后甚至可以兵指美国,两面作战。当然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后来二战战败以后,居然可以改弦更张,走向民主化的复兴之路,而成为世界的楷模。 如此看来,文学的偏好与历史的转轨息息相关。当晚清的中国人津津乐道于儿女情长的小说时,日本人正在阅读被中国人抛弃的《海国图志》;而当爱情社会小说突然在历史的时空中凭空出现时,谁知道她对历史与未来带来的深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