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了悟 于 2025-10-25 21:21 编辑
蔡邕书论《笔 论》译文
蔡邕(一七三年——一九二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灵帝时为议郎等官,董卓被诛后,被王允捕,死狱中。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能总结前人用笔经验,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百变,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称誉,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颇大。熹平四年,与堂谿典等写定《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石始立,观看者的车马,填塞街道。又传说他曾于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写字,得到启发,创“飞白”书。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后人有辑本。
《笔论》、《九势》都选自宋陈思《书苑菁华》一书,《笔论》论述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九势》论述运笔规则,或作《九势八字诀》。
《笔 论》译文
写字这件事,本质是“抒发”。想要写字时,先要舒展心怀,任凭情感和天性自然流露,之后再动笔书写;如果被事务逼迫着写字,就算用最好的中山兔毫笔,也写不出好作品啊。
学书法时,要先安静地坐着思考,让心态随意舒适,不随意开口说话,气息平稳不急促,心思沉静、神采内敛,如同面对至尊之人一般恭敬,这样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写字的体态,要融入字的形态之中:若字的姿态像行走,书写时就体现出行走的意态;若像飞翔,就体现出飞动的意态;若像往来运动,就体现出往来的意态;若像躺卧后起身,就体现出相应的意态;若像忧愁或喜悦,就体现出忧喜的情绪感;若像虫子啃食木叶,就体现出那种细微的动态;若像利剑长戈,就体现出刚劲的气势;若像强弓硬矢,就体现出劲挺的力量;若像水火的形态,就体现出流动或刚猛的特质;若像云雾的姿态,就体现出缥缈的意韵;若像日月的形象,就体现出光明的感觉。能在字的纵横间蕴含这些意象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