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自序
作者:餘秋雨
朗誦:了 悟
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常常象傻瓜一樣木然佇立着,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着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裏有很多貯存古籍的圖書館,講授古文化的大學,而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
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結果,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仁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渾灘地交融在一起了,於是有了寫文章的衝動。
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引發出人生滄桑感。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我在山水歷史間跋涉的時候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生回憶,這種回憶叉滲入了筆墨之中。
(文字摘自 餘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有刪減,推薦讀完整版,版權歸作者及相關機構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