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回复: 0

[多媒体展示] 小人喻于利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139

回帖

11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14
发表于 2023-2-13 2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人喻于利



作者:愚夫老戎




    上一篇提到“小人喻于利”,这是孔子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方面现象做的高度概括的提炼和总结。非常准确而典型,成为经典。


    但孔子只说了现象,并未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因,使我们未必能透彻地了解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也不能有效地应对和改变之。本文在此尝试做个探讨和突破。


    所谓“喻”,既有“明了”与“相信”之意,又有“可以沟通”之意,即能与之“说得上话”、“聊得起来”,甚至可以引申到“乐于浸淫其中,如鱼得水”的意味。这样,我们也就能体会到“喻于利”中包含的“乐于利”的倾向性了。反过来,“乐于利”就变成“不乐于无利”,乃至“愤恨于失利”了。


    所以,若是同他讲“义”,他不仅没兴趣,更是会不高兴的,没准三言两语之后,就会见到他暴跳如雷了。换言之,在总体上,义与他是格格不入的:他既忌讳讲“义”,更视之为禁地(束缚之地);而“义”于他,也是同样隔膜,无法接纳他的。总之,“义”是他不“喻”的,既是不愿,更是不能。


    这种“不能”,实际就是一种局限性,一种无法跨越的阶梯、高岗,即不能“喻”。因为,“义”是使更大格局的利益关系保持和谐与平衡之道,更深且远,又复杂百倍、千倍,想要简单地相信是可以的,但要达到“喻”,则千难万难。这其中的难就是上述局限性的来源,也是令“小人喻于利”的深因。


    有深因,也必有“浅由”。浅就浅在一个“浅”字上,即直观、易懂、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如日当空,毋庸多言了。


    可惜,浅也有浅的弊病,还是在于“浅”,即短暂、脆弱、不稳固、不足以依靠,要想生活长久安稳,还是得依靠“义”,离不开“义”。


    因此,“喻”义是必要的,哪怕只是“喻”一部分,一小点儿。




    那么,为什么“喻”义比较难呢?


    难有两大来源:自然与人为。


    首先,人的寿命有限,能经历、见识得也有限。而“义”是千百万年人类经验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凝结了千百万年、千百万亿人的智慧、经验、教训,是无数血泪、汗水的结晶,并不容易“喻”。


    其次,人见不到未来,只能见到“已来”。因此,(人的)预见性往往不高,往往只看得到眼前,看不透长远。人们往往要借助形象生动、说理浅显的故事,来逐步积累宝贵的“义”。(所以,好的故事就是财富,“坏”的故事则是“贼”。)


    第三,人的智能、体能、意志、时间、精力均有限,一大部分要用于谋生(营利),能投入“喻”义的部分,便更有限。此消彼长,“喻”利强于“喻”义,是自然现象。孔子(大人)因此瞧不起(小)人,免不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同样,今天少数所谓精英、专家、官员瞧不起劳动人民,动辄蔑称他人为“草根”、“刁民”、“庸众”、“民科”……的,也是犯了“大人病”的,也该好好看看去了。


    以上是自然之难。再说人为之难。


    首先,人与人是不同的,有聪明能干的,往往占少数,多数人是一般般的水平。这样,出于“利”上的竞争,占优势地位的少数往往倾向于压制多数相对劣势的普通人。而在人数上并不占优的少数,就必然要“贼”害多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使其尽量屈从他们的压制,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所需,还干的心甘情愿,自觉无悔。简单些的,就是“割韭菜”;复杂些的,就是洗脑教育(网络传播尤甚)+“奶头乐”+“肥胖水”;再狠些的,就来LGBT+毒品合法化等等。总之,就是扭曲精神,精神控制。


    如此一来,即便想要“喻”义的人,得到的,也尽是“贼义”,不仅与“义”相对立,更会贼害自身、他人与社会。那些被西方“颜色革命”误导的人民、香港上街闹暴恐的青年、乌克兰被充作战争炮灰的人们,都是血泪见证。


    不能“喻”义,便不知团结,便不能抵挡少数人的优势压制,便要被各个击破,便要被瞧不起、被欺骗、被愚弄,便要被剥削、被割韭菜、被奴役,乃至被当做“耗材”,被充作炮灰。


    这里自然会有一个疑问,那些占优势的少数人,他们既然站在了尚不能“喻”义的“小人”的对立面,那他们是“喻于利”的小人,还是能“喻”义的“君子”呢?这就引出了人为之难的第二个来源,也是最关键的那个部分。而这一部分又恰恰是义的创造性与生命力的根本源头。


    简单来说,“义”本身就是难的,义就是舍弃小利、小我,成就众人之利(大利)、大我,此方为“义”。所以,“喻”义人为之难的第二个来源就是自我之困、自利之困。


    自我原本就是义与利的结合:第一,人要生存离不开一定的利;第二,人要平稳生活,离不开义。故,自我必定要将利与义揉和一团,造福自己。以至义与利最终在长远上,都成了利。那些曾经的义,若能成功延续存在下来,终将转化为利。比如,假设人人都助人为乐,那就会有人把这视为天然和理所应当,会以此谋利,还能装扮出一副好人的假相,以义为名,行利之实,蒙蔽良善(近似的例子就如道德绑架)。那些“屠龙少年”为何会蜕变为新一代“恶龙”?正因此。而新的义也正是为了反抗新的不义、新的“恶魔”而生。正是新的不义、新的“恶魔”催生了又一代新“义”,可谓义之“母”。《西游记》中说,“恶孔雀”生了如来,即有此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期律是必然,而革命也是必然,新义革旧义的命,是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人可以自我革命,最终必须脱胎换骨,站到义一边,站到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一边,蜕变为新人。否则,必然被革命,被前进的历史所抛弃。


    “喻”义人为之难的第三个来源,则在于义永远是新的,是源于新的历史现实条件的,不是简简单单头脑发热,拼着满腔革命热情就能“喻”的。


    “喻”义人为之难的第三个来源,则在于义永远是新的,是源于新的历史现实条件的,不是简简单单头脑发热,拼着满腔革命热情就能“喻”的。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决不会“止于(什么)至善”,(义)总是滚滚向前,不止不歇,恰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故此,“喻”义就是新的革命,新的探索,无穷无尽的曲折、艰难、流血、牺牲,绝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更不是请客吃饭、风花雪月、浪漫奇谭。所以,“喻”义就是知世、识人、干实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实践出真知。所以,“君子”不外乎“小人”(指劳动人民)。两脚不沾泥,不接地气的“君子”从来都不可能“喻”义。


    因此,孔子的那两句经典话语,倒不妨倒过来演绎一下:“小人”喻与义,“君子”喻于利。这才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演进逻辑的。古人不也曾说过:“礼失求于野”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