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7|回复: 14

[自由体新诗] 非常非常安静的字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719

回帖

5062

积分

版主

沅陵文盟群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2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6-9-11 1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常非常安静的字


张战,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参加第十三届(1995年)青春诗会,曾在《诗刊》、《星星》、《芙蓉》、《湖南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及散文若干,作品被选入多部诗选集。出版有诗集《黑色糖果屋》(2010年8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7月参加《诗刊》第六届“青春回眸”诗会。



诗歌作品│张战诗六首

西藏十章(其二、其三)

其二

唐古拉的茫茫冰川
平展柔软
风吹不动

像父亲写字用的宣纸

晚年
他喜欢半熟宣
快瞎了
却只写小楷

“爹爹,写得真好!”
“看不见了呢,瞎了。
摸着写。”

青筋暴露的手
拈笔
像拈着花

为我写过《金刚经》
非常非常安静的字

其三

我已流了太多泪水
我记得爹爹临走前那一个傍晚
我们和他告别
隔着玻璃窗
他向我们扬手致意
这一次
他忘记了向我们笑
他的手掌惨白
眼神凄恐

菩萨
如果一颗钉在墙上的钉子松了
落下来
一面镜子碎了
映在它上面的脸更碎
为什么我们不哭

为什么你要让我们害怕
当我们的亲人,我们自己
一点一点没入暗影
渐渐吞噬掉我们的脚趾、小腿、膝盖
我们又怎能
若无其事把茶杯端到嘴边
啜饮那清香的茶汁
那圆圆的杯口
像不像一把环形的刀

顺从于我们脖上的拴颈环
我们熟练地在箍嘴套后微笑
我们说谢谢,谢谢
我们一生的野心、挣扎、卑微、忏悔
最后,我们还是被带到那扇门前

爹爹,爹爹
你为什么要害怕

这让我无法安眠

在大昭寺
我跟着一个转经的女人
太阳使我眯缝起眼
她后面跟着她的孩子
赤脚,流着鼻涕
又冻又饿
嘴唇乌青

菩萨
我该不该蹲下来擦干净她脸上的鼻涕
去给这孩子买一双鞋

在布达拉宫
人们匍匐在你脚下
数不清你眉宇间镶嵌了多少颗珍珠宝石
如果我仰头
如果我数清了
会不会得到一个答案

如果我的心也是一块喜玛拉雅山麓的白岩
菩萨的脸会不会自然显现
那时我能不能自己做画师和工匠
把你雕刻

所以呀菩萨
你有你的庄严和悲悯
我有我的愚钝和固执

原谅我菩萨
以我自己的转经方式

四月枞菌

刚下过雨
我跟着他上山
那里长着枞树,埋着死人
枞菌也长在那里

“去年吃了枞菌
今年又吃。
枞菌吃不完。”

“人也年年死不尽,也生不完。
观音菩萨劝人吃素,
年年把枞菌来送人。”

“吃了枞菌就再不想肉吃了。今天是不是观音菩萨生日?
那里好多坟,
你怕不怕?”

“我不怕。
小时我常一个人在坟边玩,
有次看人挖坟,
天黑了还不回家,
挖坟的人丢给我一块血浸玉
是一个琮。”

“什么琮?”
突然他站住了
像一只狗
仰起脸皱起鼻子来嗅

“那边,我听到了
枞菌的气味
那棵老枞树下。”

“看到一瓣,枞菌跟伴。
晚饭有得一碗了。”
他笑起来也是一双悲哀的眼睛
轻轻划开枞毛
他弯下腰去

捏住根轻轻一提
枞菌的脚踝脆弱

“要是枞菌没被人找到会怎样?”
“牛把它们吃掉,
要不就死掉,明年又生。”
又下起雨来
雨比枞菌还古老吗

清晰地喊出我们的孤独

呆呆站在树林里
我向你告别
我看着你的眼睛
好像我在用瞳孔呼吸

那条小路的尽头
栾树上挂满明灭的灯笼
一片树叶落下
树林悄悄发生了变化

一棵树把另一棵树拉进怀里
簌簌落下了露水
多凉啊
过些天,露珠会变成白霜
就像揉碎的月亮
突然一只鸟叫了
清晰地喊出我们的孤独

苦艾

自父亲病
我嘴里总有苦艾味道

傍晚五点四十五分
路灯刚亮
我去买更多甜食

贝果、魔鬼蛋糕、巧克力雪球
泡芙、戒指饼干、干果派
再来一点住在意大利的嘉利朵

在医院
我轻轻搂着父亲肩膀
他是一只薄胎瓷酒盅
布满浅褐裂纹
他的胳膊
羽毛一样轻
我暗暗轻轻用力
不让他飞走

母亲留下来陪护
我回父母的家
给他们做饭

剥着蚕豆
烧芦笋
我时时有幻觉
门外脚步
是父母说笑着上楼
说:“我回来啦”

儿子小的时候
就是这样,常常的
我做饭,哼歌
听儿子回来咚咚的脚步
然后是粗鲁的一声大叫
“我回来了——”

真想父母能变成我的孩子
变成孩童
小婴儿
淘气、流口水
脏兮兮地回来

我把他们带大

我仰着脸
傻傻地问:“人为什么要生病?”
每天,问很多次

我得不到回答


我什么都买
在我最软弱的时候
黑色丝巾,刺绣麻布靠垫
一个小牙签罐,仿古烛台
买下哑铃,竹编废纸篓
融化的冰淇淋,不爱吃的水饺
一打纸巾,一箱牛奶
裙子,鞋子,街角乞丐的讨钱筒
我以买主的身份走向它
买下我吧,其实我在说
买下我的软弱,怀疑,厌倦
我每时每刻必须做的不情愿的选择
买下我将有的眼睛下的黑圈
手背上的斑纹
无法入眠的长夜
下巴流淌的菜汁
买下吧,买下吧
买下我无力移开的墙壁
网里唱不出歌的鱼
幽闭在碗盏中从未释放过的大笑
我必须咬碎咽下的石头
买下我的结局,我的开始
我盲人一样的命运
买下对我的怜悯,对所有人的怜悯
万物皆有归宿
哪怕一粒微尘

米饭

我爷爷良田万顷
每次有米饭落进桌缝
他都要眯起眼睛
找好角度
猛拍桌子
像雷公打一个炸雷
把米饭震出来
拈起吃掉

哥哥小时不肯用缺了口子的碗
端着碗哭
父亲说
哭什么
碗不怕缺
只要碗里满盛着米饭

今年春天
阳光灿烂
我有十天咽不下一粒米
我看见我的爱人
用力抱紧他
朝他耳朵吹气
你看得见我吗
你感觉到我吗
我已经快要是鬼了对吗
你怕吗
我是不是越来越透明了

后来知道是一场虚惊

我起身
轻轻点上炉火

那天傍晚
我吃饭
端着一大碗米饭流泪
就这样
一粒一粒地
我喊出了每一粒米饭的名字

诗歌赏析│远人:从童心出发的悲悯——浅读张战诗歌

    读张战的诗是一种格外不同的体验。记得还是1995年,在有“青春诗会”的那一期《诗刊》上,意外看到一个叫“张战”的陌生名字。那个作者简介只简单地写有“湖南长沙人”数字。我那时自信对湖南诗歌界比较了解,但这个“张战”却还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看到就是在“青春诗会”上,不免惊讶。再读她的诗,只觉平白如话,但恰恰在平白中,一股生活的气息总在字里行间闪现,时而温暖,时而感伤。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从看到这个名字到认识叫这个名字的人,已经是十余年之后的事了。认识张战之后,更惊讶地是感觉她始终对童心的守护。童心对任何一位写作者都至关重要,尤其对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了童心,对这个世界就会失去很多惊讶和打量,也会失去很多从本真出发的感受。“诗歌是美好的,但写诗的人不一定”。这句话是我多年前写下的。对诗坛稍有了解的会知道,诗歌圈早已不可救药地堕落成一个名利场,是是非非总弥漫其间。但对一个真正将诗歌当做自己生活表达的人来说,诗歌的美好就在于总和自己的灵魂彼此取暖。就像张战这些诗,总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她生活的各个侧面,而重要的是,她用诗歌把握住了这些侧面,也呈现出了这些侧面。读这些诗歌,我们不会去想什么空洞的“大师”之类的说法,而是在对这些诗歌的沉浸中体会到张战本人对诗歌的个人认识——写作诗歌不是为了成为所谓大师,而是诗歌在成为她生活的表达方式,甚至就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不少人都说诗歌在堕落,或许就在于很多写作诗歌的人忘记了诗歌的本体功能就是对生活的表达,甚至将诗歌逼进语言的死胡同,在技巧的玩弄上花样百出。诗歌当然需要技巧,但技巧在写作中决非主体,关键是写作者是不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人生感受、对世界的面对态度写了出来。张战所做到的,正是这一态度和面对。所以,我们在张战的诗歌中看不到什么技巧斧痕,而是直接面对她在生活中的诸多自语和诸多体悟。
    张战的态度和体悟在诗歌中的表现就是人在生活中的表现。比如《买》。她很直接地写下“我什么都买∕在我最软弱的时候”。这起笔两行诗就极为打动人心。因为“软弱”不会只属于张战,而属于我们每个在生活中的人。我们都有“软弱的时候”,只是不见得我们会将自己的“软弱”如此公开。张战敢于公开,倒不是她想因此标新立异,而恰恰在于她理解到诗歌的功能就是诚实地袒露自己。诚实是写作的核心,也是表达的核心。所以张战在对核心的把握上,就高于不少卖弄技巧的写作者。当然,仅仅袒露自己,不会达到诗歌本身所要求的高度。这首《买》在“软弱”的袒露中,令人惊讶地看到她将个人对物的“买”转移到“物”对自己的“买”。她要求“物”成为真正的买家,买下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软弱,怀疑,厌倦”,乃至希望对方“买下我的结局,我的开始∕我盲人一样的命运∕买下对我的怜悯,对所有人的怜悯”。这样的诗歌对人心的打击就变得格外深痛而有分量。这一分量可以说是来自诗歌,但更可以说来自张战本人在生活中的领悟。这种领悟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一个诗人内在的悲悯。而悲悯又恰恰是诗歌对诗人提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张战表现出令人吃惊的结合能力。
    这首《买》完全可以视为张战的诗歌立足点。诗人和普通人一样,都是在生活。所以,张战的诗歌总是在生活中截取。《苦艾》写下的是父亲生病住院。看似寻常的生活事件在诗人眼里总是出现极不寻常的表达。说张战的诗歌打动人心,就在于她总是能从寻常的细节中提炼出被大众忽略而又不可能不进入大众内心的感受呈现。当父亲躺在床上,张战的悲伤从来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她如何悲伤,而是通过细微的活动,在语言的冷静上获得张力十足的表述。“他的胳膊∕羽毛一样轻∕我暗暗轻轻用力∕不让他飞走”。读这样的句子,让人内心感到抽搐,但在作者的语言呈现上,又像是漫不经心。这正是体现张战作为一个诗人的敏锐之处。就诗歌中的形象来说,将病人的胳膊比作羽毛,极为新颖。可以说,害怕父辈离开的感受属于所有人,但只有张战,居然用“暗暗轻轻用力∕不让他飞走”的句子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深处的情感,这种表达只可能属于诗歌,它瞬间而极致,让语言陡然间就抵达爆发的临界点,但诗人的语言却举重若轻,让“羽毛”这一形象充满轻到极致的厚重。更令人惊异的是她接下来的诗句,张战从儿子回家的平常一句“我回来了”的话语中忽然希望父母是“我的孩子……我把他们带大”。同样的举重若轻,达到的却是情感的极度饱和。它对读者的震动也同样从这些悲悯的情感中到来。
    对张战这样的诗人来说,呈现生活是写作的目的,另一个目的则是从呈现中进一步理解生活。换一种说法来说,是看透生活。《凤凰原则》表现了她的这一理解和看透。在今天琳琅满目的励志文字中,“凤凰涅槃”是少不了的一种说法。生活需要励志,但励志不是全部的生活,甚至也无法成为生活的最后真相。在张战笔下,凤凰不过是“永生永世解不了的咒语”,由此,她以彻悟的诗句告诉我们,“从什么时候我们相信了这样的鬼话?∕火中涅槃获得新生∕这故事越有名∕我们越绝望”。真这样吗?当人长大,也就是对生活的了解增加,更是对生活的全身心进入,然后慢慢懂得究竟什么是生活。到这个时候,我们恐怕就会发现,“绝望”是人在生存中永不退席的一个主题。当我们稍微打量一下文明史和精神史,很容易就会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绝望的、克尔凯郭尔是绝望的、卡夫卡是绝望的、加缪是绝望的……这些绝望的人写下的,恰恰才是最真实的人生真相。张战这首诗写下的,也正是这一人生真相。它决非作者的情感消极,而是领悟到人生最彻底的一面。也恰恰是这一面,才是最不应被一个真正写作者忽略的一面。当我们终于发现人生沉重,张战的感受则更进一步,“一小片光亮已沉重得如同一座星球”。这种视野的开阔有效地帮助了诗人语言上的外在开阔,也帮助了诗人在感悟层面上的内在开阔。
    所以,正因为作者自身的内外开阔,即使一只鸟在张战眼里,也具有决不寻常的意义展现。那首《听鸟》之所以格外令人心弦震颤,就在于那只鸟普普通通,“它的窝就在我家阳台∕蓬蓬密实的忍冬花丛里”,它只是在凌晨有了鸣叫。如此简单的事件,在张战诗歌中,体现出诗人洞幽烛微的敏感心性。“有时,一道暗黄的光掠过∕像一块石头∕噗一声坠入忍冬花丛∕我知它回来了”,这一简单的呈现有效地让读者抚摸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是怎样受到触动。甚至,作者“躺在床上”,听见这声音时会设想自己“变成了树∕我会伸出我的根须∕穿越坚硬的七层楼板……然后我生长∕枝繁叶茂”,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鸟在最后“看看我的手指∕顷刻间绽出了绿叶”。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表面上写鸟,却在着力描写自己的心境,这一心境经过了生活的摔磨,依然保持了一种近乎清澈的想往。在大自然中,只有万物和鸟是单纯的,人不单纯,但一个真正的诗人却需要单纯,只是,诗人的单纯是经历了繁复,达到最后返璞归真的单纯,所以,支撑这单纯的,只可能是诗人心灵的悲悯。悲悯的动人之处,也在于诗人在作品中将这一情感化成似简实繁的语言呈现。所以,在另一首《清晰地喊出我们的孤独》中,张战依然让鸟声出现,因为告诉我们将要孤独的,是“突然一只鸟叫了”。在这里,张战将人与物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就诗歌完成的效果来说,它恰恰也是唐人如王维等人达到的境界。
    如果说,张战这些诗已经令人足够惊讶,那么那首《陌生人》还是最令我感到震动。窃以为,它也最体现张战的个人情怀。整首诗在真实与虚幻的两极间行走。屈原曾问,“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对一个诗人来说,将一种难以把握的情感转化成诗歌的倾吐,不可能不借助形象。张战这首《陌生人》不惜借用一个场景。在那个场景中,招待一个陌生人,不仅是诗人内心的悲悯所指,还是诗人将悲悯外化为对人世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所指。她请一个陌生人落座,请他吃饭,是因为看到陌生人那些“无法缝补”的“伤口”。这些“伤口”当然来自无人可以避开的生活,因此,张战看起来在写陌生人,实际上在写生活本身,甚至,当陌生人离去后,诗人忍不住“关上门”哭泣,“我哭∕哭那些被鸟吃掉了名字的人∕被月亮割掉了的影子的人∕被大雨洗得没有了颜色的人∕那些被我们忘记了的人∕那些和我一样∕跪下来活着∕却一定要站着仰望星星的人”。这一系列排比不可能不令人震动,因为她写出的是生活的真相。每个生活的人都免不了“被鸟吃掉名字”,免不了“被月亮割掉影子”,免不了“被大雨洗得没有了颜色”,但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人即使“跪下来活着”,还是“一定要站着仰望星星”。应该承认,“仰望星星”的人从来不多,但却从来又是人世中极为坚实的一个存在。这些诗句一行比一行强烈,是因为张战的情感喷涌也在逐行递增。递增的过程虽集中在这么几行之中,却未尝不能说,它递增在张战对生活的全面介入之中,也递增在张战个人的情怀彰显之中。一首打动人的诗歌永远不是作者在怎么写,而是作者究竟写出了什么。张战的诗歌恰恰就在于她的每首诗都写出了依附于自己心灵之上的感受。这种感受说繁复却单纯,说单纯却又繁复到极致,因为她最终体现的是自己对人与事的完全理解之后的呈示。这一呈示核心,正是我反复提及到的悲悯。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悲悯,但诗歌却能以悲悯打动所有的读者。所以,悲悯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作者内在的一种真实。有悲悯的人,就如张战在《西藏十章》中说过的那样,是能够真切看到“我们一生的野心、挣扎、卑微、忏悔”的人,也正因如此,作者才会忍不住怀疑,人在尘世,“会不会得到一个答案”。她甚至会“请求唐古拉山上的风把我卷起来∕像卷起一张唐卡”。这样的诗句同样触到了人的根本,人渴望净化,是因为尘世污浊。不应回避的是,人在污浊中,随波逐流者众、见风使舵者众、同流合污者众、明哲保身者众。张战用干净如“喜玛拉雅山麓的白岩”般的诗句,请求“冰雪融化成蜂蜜”,就不能不令人难以自抑地感动。探索这一感动根源,或许就在于张战在生活的观察和介入中,保留了属于最初的童心。童心当然不仅属于儿童。成人的童心是成熟的童心。它给张战带来的,就是成熟童心所烘托的悲悯感。
    读张战这些诗,我不禁想起前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过的一段话,“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要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后的漫长的冷静的岁月中,没有丢失这件礼物,那么他就是个诗人或者是个作家。”这段话另外隐含的,就是当一个人不再诗意地理解生活,就说明他已服从社会的种种规则,成为了一个可以用社会尺度来衡量的成熟之人。但这种社会意义上的成熟不可能是童心的成熟,恰恰是童心的失去。艺术的本身要求就是老到天真。张战的为人为诗,让我与其说她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不如说她是一个以本真情怀不断唤起我们感动的诗人。


旭光 • 竹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85

回帖

11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50
发表于 2016-9-12 20: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719

回帖

5062

积分

版主

沅陵文盟群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2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1: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关注夸奖
旭光 • 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719

回帖

5062

积分

版主

沅陵文盟群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2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了欣赏
旭光 • 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719

回帖

5062

积分

版主

沅陵文盟群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2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支持关注
旭光 • 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