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0|回复: 0

笔墨无尘——杨怀君大写意花鸟画艺术解读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2018-6-21 1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师从杨怀君先生学画,对杨怀君先生有较深入的了解,他对艺术的追求既执着又纯粹,他敏于行、纳于言,对笔者影响至深,也坚信杨怀君先生在艺术上会有大成。

杨怀君先生早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三十余年来他从未间断过中国画的创作,并在创作实践中把其他艺术形式中可借鉴的部分与中国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会贯通。他的中国画既有传统精髓又不雷同于诸多画家的沿袭画法,其写意花鸟作品有着传统的笔墨情趣,体现出中国画作线条古拙,笔墨精炼,并能把写意与写实的矛盾化解到临界点,使中国画长期被放逐的笔墨精神重新被深情地呼唤出来,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那种纯净质朴的人格高境。

杨怀君先生与当代众多写意花鸟画家一样,将师法古人前贤作为必修课,但他对如何继承传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师古不泥,化古为我。

杨怀君写意花鸟的显著特点是:他在其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写意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这一思想。众所周知,中国画是深厚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创作者要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在观察体悟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表现其内在的美与神韵,并把自己的感受融注其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传统中国画不满足于客观物象的直接描写,而讲求写意精神以及与此相应的写意技巧。

杨怀君的写意花鸟不同于常见的那种程式化的作品,他更注重从大感觉着眼,追求画作的气势、笔墨和意境。他认为:程式化的笔墨语言是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一种误解,不能把写意狭隘地理解为一种笔墨技法或语言风格,而应是超越技法的一种感情,思想和精神的审美指向。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心境融合到天地自然里,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才能进入最高的创造境界,尽而呈示出解衣盘礴,澄怀味象的畅神之境,形成中国写意画特有的诗性语言。
杨怀君爱画荷。荷花有极强的造型语句特征,形式感特别强。荷叶的面,荷杆的线,恰好具备了绘画中面、线的基本要素,因而更能让我充分地在绘画中展示自己的艺术理念。荷花虽姿色娇媚却清纯不浊,张显个性而又内敛有仪的品格,也是他偏爱画荷的另一个原因。在鲜明而恬淡的色彩中,荷花那种超凡脱俗的仪态所具有的震撼力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荷花的观察,每个人视角不同,因而表现也不同。对风雨中甚至对秋天荷花的仔细观察,更增强了他这一理念。当他将它的各种情态溶入胸中,把它的叶梗、花、莲都一—揣摸之后,它所具有的特殊的象征性突显了出来。于是在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荷显现出沉稳厚重的品格,总能使人产生对秋天生命价值的遐思,一种关于生命辉煌却朴素的表述。

历代画家以荷花为母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对他们来说,荷花本身往往没有多大的意义,只不过是借以构成画面和组织色块与线条的材料而已,如形状、线条和色面等。他们所追求的,是营造宁静安谧的画面气氛,使人看着觉得享受,最终传递人文主题的精徼和深度。据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南北朝梁元帝(553-555)画有《芙蓉醮鼎图》,这也许是我国最初的画荷之作。五代、北宋时期的著名花鸟画家黄筌、徐熙、赵昌、腾昌裕等都有不少荷画作品,可惜早已湮没。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最早的荷花绘画,要推南宋画院画家吴炳在纸绢团扇上绘的《出水芙蓉图》,画面上,只有一朵在翠叶衬托下大得几乎塞满了整个扇面的花。到了明代,徐渭《墨花九段卷》中有荷花一卷,画旁题诗:“拂拂红香满湖,采莲人静月明孤……”他的另一幅《荷蟹图》也是画荷花的名作。清朝初期的花鸟画家朱耷以及以画荷出名的唐荧、王素,清中叶扬州八怪中的罗聘、黄滇、李鱓等人,以及后来的海上画派的赵之谦、吴昌硕等,都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不胜收的荷花绘画精品。

从杨怀君的《和气致祥》《白莲清香》《心中无尘事》等作品中可看出,其作构图奇巧、饱满,笔墨恣肆致而不失厚重,纯正典雅、洗尽铅华,显示出浑厚写意根祇。作品意境雅逸闲淡,有一种空寂之感,带有八大影响的痕迹。并有一种空、透、清之感,这在写意花鸟画中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中国写意花鸟画是一种民族性的美学范畴,是建立在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它是以文学、哲学、美学等等为发端而形成的诗、书、画、印的结合。写意是一种中国画的独特绘画语言。诗人以意写像,画家以形写神。精于花鸟画的大家无一不具有广泛的文化修为和学识,如齐白石、吴昌硕等。杨怀君敬畏传统,悉心研习前辈的墨迹,得晋、唐宋、元、明、清名家之精髓,他推崇徐谓的狂放,八大的冷逸,吴昌硕的老辣,潘天寿的强悍,他巧妙的将“意趣”与“神思”融合,以传承与创新为理念,在写意荷画创作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清、雅、静的艺术风格。杨怀君的荷塘已经形成了面貌非常独体的个人图式,清,体现着清纯、清新、清洁与清高,它与浊格格不入。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构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技法。杨怀君画作巧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佳境,他的《和气》便是这样奇妙之作。尤其在画面下方,以朴拙的线条描绘的风中摆动的荷杆,与白荷形成了显著的明暗对比与反差,显得分外抢眼。其间莲蓬上不经意的几抹淡黄使画面变得丰富起来,颇有画龙点睛之意。在笔墨安排上前浓后淡、前实后虚,富于充满诗意的层次感。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仍旧充分运用铺水功夫,使整个画面呈现雨气弥漫的意境,雨气湿润中苍翠欲滴,充满了“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凉爽之感。

杨怀君画荷,行笔调控得当,用墨随机随心、灵活有致,写荷之清韵、荷的高洁,荷草之君子、他能把握自然物象,并融入自己的综合修养,将景物的真实提炼成艺真实,绘出了气象高迈、逸风回荡的画作。此即中国画所追求的意象之美。也是画家通过荷这一题材,去求得最深层的表情达意,这正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自然和谐观在绘画中的体现。这种超轶具象、笔随心运的手法,使上述作品拆除了“物”、“我”界限,而融合为一,在无为、无法、无道中展示出近于“天籁”般的和谐之美。那种因水墨幻化漫德而出现的墨渍,在自然而然中形成了“似与不似”的形态,而审美对象的空间、时间因而都在一定的形式法则中展开,呈现为有形与无形之间、物与我之间的和谐之美,饱含着超越世俗、空明澄净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辛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