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仅一米六0身高,却对打篮球这项高人统治的运动情有独钟,驶骋球场不下二十年,论球技,我是个半吊子,没人家那样有两把刷子上得台面,亮点可能是敢冲敢闯,经常落个皮青眼肿的尊容。 我之所以爱打篮球,自然与我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关。七十年代初,我的家乡七里八村打篮球的氛围都很浓厚,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生活以及文化生活都很匮乏,几百号人窝居一个山村,夜幕降临,电视没有,电影也是一年鲜见一两回,篮球,这项对抗性强、观赏性高的体育赛事无疑成了人们生活中一种乐趣和喧泄,也是一剂调味品。忙了一天之后的村民,趁天还没有黑透,偶尔欣赏或参与一场激烈的篮球对抗赛,最后才返回家中煮饭吃饭,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让辛苦寂寥的每一天得到一丝抚慰。 篮球比赛每一回上演,不仅填充人们孤寂的心灵,过后还让村民们多了一道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九七三年七月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务农,正好赶上片里四个生产队集资建了一个灯光篮球场,球场建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晒谷场中间。这个晒谷场是片里其中两个生产队共同拥有,每个队各占一半,位置正好在片里正中央,方便大家来往。 每晚天一擦黑,片里的男女老少们便早已聚集到球场四周翘首以盼,八点正,我这个生产队的球队长杰准时拎着皮球过来开灯,白炽灯照亮一刹那,全场欢腾一片,青少年们早已蜂涌到篮下,争抢刚刚投到篮板上又返弹回来的皮球,抢到球的人要么小半场运一回要么模模看看一下,在一片催促和叫骂声中不得不匆忙投篮…… 离我们片不远河边,驻扎着一支水利枢纽管理小分队,人数听说不到十个,却组建了一支男子篮球队,带队的是他们的小队长——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小老头子。说起这个小分队,我们那一带男女老幼几乎都认识他们,原因就是小分队球员经常到我们片里打篮球。刚开始还没有灯光球场时,小分队球队就利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前来挑战。每当听说有比赛,队长就放话:篮球运动员下午只做些轻活,并提前收工回家做好准备,专心投入比赛,工分照计!其他社员也可以早一点收工,收工后直接到球场观看比赛并充当拉拉队!刚开始,四个生产队各自为战,谁先到场谁便可以与小分队开打。水利管理小分队每次前来挑战,总能赢球,有时还能再赛一场后才收队回去。因为鲜遇对手,这让他们更加趾高气扬有点飘飘然了,有些场次比赛干脆让后补队员上阵,遇到均势力敌对手时才遣主力参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那位年过半百的小队长,他可然是宝刀未老,球技娴熟不说,还会一手胯下运球转身突破上篮得分的过人绝技。大队圩集靠近初中学校,三天一圩,到了集市那天,人们会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赶集,不过,每每早上圩集还冷清时,学校这边的篮球场早已沸腾开来,其间会常常见到水利管理小分队队员在场上挥汗如雨的身姿。 各村屯的篮球场也是在那几年一个见一个建立起来,由于受资金、场地制约,球场建得千差万别:有的场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有的是球架以及篮板毫无规范可言。就连比赛用球有时还用小孩玩的橡胶球。这些都不算什么,按当时的条件,能建一个篮球场就很不错了。很多村民打篮球都是半路出家,一些基本动作、技能远远谈不上娴熟,比如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等不仅动作生硬,还毫无章法,大家入场打球就图个开心。篮球比赛规则是每边必须是五个人才开始进行比赛,经常是另一边难以凑够人数,这时候,连瘸子也被拉入球场充数或一边少一两人也来热闹一番。 片里自从有了灯光球场,水利管理小分队球队来得更频繁了,来的时候总少不了带来两只皮球——一只练习用一只比赛用。这回,四个生产队联合组队,尽遣精英应对,小分队从此输多赢少,后来大家觉得这样做有失公允,一是欺负人家小分队,二是老是联合,很多队里的球员都没有机会入场参战。不久,取消了联队,回归当初的各自为战,不管是水利管理小分队或是我们片当中哪个球队,谁先到谁就优先进行友谊比赛。水利管理小分队由于人数少且年龄偏大,球技也没有多大长进的空间了,曾几何时,随着比赛场次增多,他们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输球也在情理之中。 记得我头一回被杰点名入场参赛时,感到一阵兴奋又茫然,在球场上战战兢兢,运、传、投都像无头苍蝇乱闯,有一回还稀里糊涂把球丢给对手,引来场外一阵倒彩声,打不到十分钟便被替换下场坐冷板櫈。不久,我到片里当小学民办老师,兼上几个班的体育课,那时的体育课也是以教打篮球为主,教了几遍体操运动,做了几分钟准备活动后,就让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学生们到篮球场打球。更有甚者,每个学期,公社教育部门至少要举办两三回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各类体育比赛,而篮球比赛则是其中最有名气最夺人眼球的赛事,所以每个学校不得不十分重视这项运动。到学校当老师不久,我们片教学点的负责人就让我组建一支少年男子篮球队。说实在的,我对打篮球虽说 “喜爱”,却一直以来都凭一股傻劲瞎打,对如何防守、如何进攻、又如何配合好等等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还真的一巧不通,接到领导交给任务后,我急忙跑到大队初中学校找体育老师请教,几天后又上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关于打篮球方面书籍来阅读,这才有了一点肤浅认识,开始训练我的学生。两个月训练之后,我把仅有七位男生拉到大队与高出半个头的初中生球队初试牛刀,结果我队仅输了几分球,片区校长观看后连说不错不错,当即拍板让我带这个球队代表片区,月底上公社去比赛。我呢,带领这七位小朋友出征,经过几轮争夺,最后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说起对篮球的痴迷程度,还是我孩提的时候,那时,在我家门前正好有一个简易篮球场,傍晚,我们一群小朋友几乎都围着球场里疯玩。起初没有皮球,就拿碎布做成一个球状物托在手中争抢投篮,长大了一点,渴望能玩上皮球,却苦于手中没有球,每次大人打完球后皮球都被他们收进屋里去锁起来了,始终没有我们份儿,只有到了学校上体育课时才有机会接触到皮球。上到初高中,我的兴趣转移到打乒乓球上,偶尔才打一回篮球。当上民办老师后我才重拾小时候那份童心,从此每天我早早就起床,独自一人跑到篮球场练习运球、投篮,玩出一身汗才罢休。上体育课时,我还会经常加入到学生队伍里实战一回。 再次被杰派上场,对手正好是水利管理小分队,我一扫以前畏葸心,运球自如,有两次突破对方防守上篮得分。经历了几次实战后,我对打篮球更有信心了,再次与水利小分队交手,我主动向杰请战,重点去防小老头,针对他年纪大动作迟缓特点,我快速移动,几次封堵他上篮,在半场的地方,两次从他手中抢断到皮球。赛后他上前握住我的手连连说后生可畏。 从此,我更加喜欢上了篮球这项运动。 师范毕业,我先是留校、到过一所中学工作,打篮球相对少一点,几年后调到乡下一所边远小学任教。这是一所大队中心小学,叫大和大队小学,这一次我又与篮球结缘。大和大队中心小学所在地叫介象村,是一个大村庄,有上百户人家,也是大队部所在地,让我惊喜和想不到的是这个村庄不仅有一个算得上比较正规的三合土篮球场,还有男女篮球队!女队平时少有比赛,只在每年公社有比赛或且是别的球队找上门来挑战时才露一下脸。男篮就热闹多了,每隔几天就有赛事。他们的领头者人称“哥本”、“公贪”(本地壮语方言),“哥本”是他小名,也是大家送给他的昵称,“公贪”则是一个不雅的绰号,那意思是说他在球场上过于贪恋运球、投篮。哥本三十挂零,矮而敦实,他喜欢打篮球在那一带也很出名,都说他有两迷,一是打篮球二是赌钱玩“三公”, 家里茅屋住了十几年总说抽不出时间来修整一下,可是一提到打篮球或赌钱,总少不了他的身影。我到这所学校不久,便成了这个村庄男篮中的一员,每次能加入他们队里去参加比赛,都是哥本亲自跑来邀请我。球场上的哥本生龙活虎,球一到手就不经易传给别人,单打独斗满场飞奔,直到被人家围至水泄不通时才记得传一下。哥本又常常运球到三分线周围时,低头看了看脚下,如身体在三分线内,他便后退一两步,确认在三分线外后才跳起投篮。你还别说,十有二三被他投进,别小看这两三个球,在我们当时的球队运动员当中,这一水平已经算得上是神投手了。场外的一众观众经常被他这通神操作惊掉下巴,喊叫的、咂嘴的、拍手的直冲着他叫好。每每此时,哥本更像是打了鸡血,贪劲更甚,如此这般玩得更欢!“公贪”真是名符其实。然而我们这些队友对他只能又气又爱,谁叫他在我们当中真的有点玉树临风卓尔不群呢。哥本当然不满足在自已村里小打小闹,他一个人经常骑一辆破自行车出门去寻找对手,对方一旦应承下来,哥本回到村里连自家门也不进,自行车往墙角一丢便转身去通知我们各个队员,有时遇上我正上课,见哥本在教室外面转悠,我就知道有球要打了。为了不影响到我教学,白天外出比赛大都选择在星期天才行动,晚上就到有灯光球场的村屯去比赛。去最远地方打球,有二十多公里远,骑上自行车跨过百色老城区,到郊外一个名叫百法村庄去比赛。每次去,都是早上八点钟左右就出发,打完球后立马又骑自行车返回。一路不仅囗干舌燥和疲惫,有的人还带着伤痛呢,大伙翻山越岭,却笑语高声不绝,所谈的內容始终离不开刚刚球场上厮打的那个场面。最牛逼的比赛是晚上出门去寻找对手:几十号男女老少,天快黑了才步行十多里山路,到另外一个村庄去打篮球、看热闹,比赛结束后,又一块步行回家!遇上没有月亮的夜晚,一行人只能在黑灯瞎火中摸索前进,手电筒仅有两三支,根本照不到所有人的脚下,于是大家手拉着手,挤挤挨挨磕磕碰碰前行,遇到坑洼时,相互提醒,说说笑笑间回到村里。最倒霉的是遇上下雨,有一次刚开打不一会儿,天空就突降大雨,球员们顿时人人立刻成了落汤鸡,等到雨停,球场犹如一片水田,大家只好打道回府,一路到处是泥泞,自行车不是扛就是推着走,进到校园时四周已濛眬一片,好几间老师宿舍的灯光都亮了。 一九八七年,公社己改作乡,大队也改成村民委,这年我调回家乡乡中心小学任教,乡中心小学与乡中学和乡政府毗邻,三个单位的年青篮球爱好者便经常有机会切磋球技了,大家相互往来,各有胜负。乡府有一个灯光球场,附近村屯、乡府,还有厂矿单位的篮球队,会经常前来挑战,遇上强手,乡府就向中小学校求援,其间有我份儿。我们久不久也回访一下对方,这时外出打球也鸟枪换炮了,不仅有“边三”摩托车坐,乡领导的吉普车也久不久派给我们球队使用,有时东道主做东请吃喝一餐以表敬意。又过了两年,乡里举办“甘蔗杯”男女篮球比赛,乡里各个村屯几乎都报名参赛,加上乡里各个单位和部门、个体户等,男队就有近二十个队报名。全乡教师队伍组建了男女队参赛,我有幸成为男篮中的一员。比赛那些日子,乡府篮球场从早到晚均人满为患,比赛到最后,教师男女队均进入决赛,在这之前的一天,我在训练时脚崴了,肿得连走路都困难,晚上比赛时我只能让队友搀扶着坐在看台上当观众。七点多钟,比赛还未开打,球场四周就人潮如涌,连墙头、大树枝丫上都有人爬上去,乡领导不得不拿来广播喇叭加以制止。最后教师队男女队都赢球了,我的脚疼似乎也好了一大半。 一九九二年初我调到现在这个单位后,参加过市交通局举办过两届“交通杯”篮球比赛,这回是县级比赛,各队人马对抗更为激烈,这两次我均“光荣”负伤,第一次是赛程接近尾声,我在一场比赛中跳起投篮时被对方队员猛地撞了一下,落地后右脚崴了,剩下最后两场球,我带伤上阵拼搏,过后整整一个多月脚痛才痊愈。第二回也是赛程即将结束,我在争抢皮球当中左眼角被碰伤,比赛结束后走到场外时,才感觉到疼痛肿涨,不久,眉毛上方长了一拇指大小的黑泡泡,大伙戏谑称我眼角挂了“猪胆”。 如今岁数大了,我很少去模皮球。每次回老家,总情不自禁去到过去的篮球场遗址转悠,当年的晒场以及篮球场遗址难觅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硕大的社区办公大楼,楼前是一条宽敞的水泥大道,笔直地通向远方......水利管理小分队听说早就解散,杰和许多当年球友都不再打篮球了,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 二0一六年春节前夕,我随友仔到大和大队介象村杀年猪,大队如今改成了 “村民委”,下车稍休息后,我便一个人出门走走看看。我先去到学校看,尽管之前听友仔说学校如今已经没有学生了,但我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走到学校围墙大门囗,只见一块锈迹斑斑的铁门正歪歪斜斜靠在墙边上,往里走,呈现在眼前的是别样的校园:到处是野草和杂木,连篮球场水泥地板上也冒出几枝小树小草,几只鸡正在四周悠然觅食,一排翠绿似巨大雨伞的芒果扁桃树寂寞地伫立在校园四周,象警卫人员一样正黙默地守护着这片寂静的土地。学校教学楼是一栋白色耀眼的三层楼房,门窗全都紧闭,正孤零零在风中耸立着,旁边不远是一排长长的瓦房,应该是师生的宿舍,荒草树木已经长到了窗下,教学楼前面的大花圃,草比花荗盛……这个我呆了七年的校园变得让我几乎认不出来了,没有了昔日低矮泥坯房,没有了风一吹就尘土飞扬的大操场,面貌确实全部改变了,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单看这栋教学楼和不远处水泥篮球场以及这一人多高红砖围墙,就比当年不知要气派了多少倍,可惜没有了学生。我不禁感叹二十多年前有三百多名学生、每天熙熙攘攘的这所大队中心小学校,为何转瞬间连一个学生也没有了?我只好回到村里边走边看,整个村庄都盖上了楼房,哥本那间茅草房也被一栋新楼取代了。走进村里新建的灯光篮球场,我四下张望,仿佛踏进区政府大院场地——两年前我随单位职工去到区政府篮球场那儿打气排球比赛,那里的篮球场设施也不过如此而已。走到了村民委文化小楼舞台旁边时,遇上村里当年一位球友,他告诉我说: “如今我也不模皮球了,不光是我,村里年青人和小孩也都很少光顾篮球场。主要是大部分青壮年往外跑了,不是上开发区搞建设就是到城内挣钱,小孩也都跟着父母去大地方或市里念书。”球友说到这里朝我笑了笑继续说,“现今大家囗袋都有点钱了,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小孩念书也就攀比起来,总想挑好的学校才送去,所以谁还甘心送小孩到我们村里这种小学校?哥本同样也往市里挣钱去了。每年春节或清明节大家才赶回来住上几天,也才热闹一阵子。去年春节,村里有一位老板赞助两千块钱举办了一次迎新春篮球比赛,不过才吸引四个球队前来参赛,比赛不到一天便结束,所有参赛队员均获奖。今年春节听说不仅有篮球比赛,内容会比去年多得多,大年初一那天一早就在这里开始进行活动,先是搞游园,接着是拔河,最后压舱石才是篮球比赛!到时候欢迎你回来和我们热闹热闹,顺便也指导指导嘛。”他环顾一下四周又说 ,“这个由上级出资兴建的村民委灯光篮球场和文化活动中心,这两年渐渐也热闹起来了,原因是我们这里也开始悄悄变化了——不出村也能挣到钱!如今不少年青人开始返乡发展,种果的养鸡养鱼的,什么都有,最抓人眼球的是办农家乐!游人来了先钓鱼、摘果,游玩,然后才进农家乐饭馆吃饭喝酒。这些,以前哪敢想,都是靠头脑靠技术的行当,当然,回报也很可观。人们一旦有了钱,吃喝富足,那就向往更美好的东西,因此呢,体育活动文艺活动这些东西也就顺理成章慢慢兴旺起来,每天早晚不单单有人来这儿散步或跳舞了,还有不少人来唱山歌咧。村民委主任说了,要尽快组建一支山歌文艺队,农闲和节日,就在这里演出给村民看,同时还要争取到各个村屯去,去到更远的地方露脸,和别的山歌文艺队交流交流。村里老板也说了,到时他会赞助一定资金给文化活动中心的,让村民们玩得更好更开心。我呢,豋不了台,就当观众呗,凑凑热闹也挺好的。” 我听得入神,心里不由感慨万千:生活啊,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忘了告诉大家,因了篮球,我至今快七十了,身子骨还挺硬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