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散文 
 社区里的农耕生活
 文//张振玉
 2025乙巳年九月(闰月后八月),已到秋深,正是收秋的时候,却又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或麻杆子小雨.或粗风大雨.或雨水夹带雷鸣电闪......连续十来天,天仍然阴沉个脸,灰色的云幕低垂着,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刚收回家的棒子或带棵大豆或其他杂粮还没来得及脱粒,都堆放在场院里,蒙着塑料布。天给点点空子,揭开塑料布一小会,天上就有稀稀拉拉雨点落下,家家户户就都忙着蒙盖防雨具。等家家户户蒙好塑料布,往往那雨偏偏就停了。虽说天龙的脾气无常,可每次行雨总是由小到大,慢慢增大雨量的,也有的时候先来一阵雷闪,像是过官时的鸣锣开道,然后,雨就飘然来到了。
 攥不住的时光,像只调皮的兔子,转眼从手中溜走了。看看日历,已经快一个月的阴雨天了,四周充满了湿漉漉的潮气和刺鼻的霉味,掉进水泥地缝隙的粮食粒子,长出长长的黄牙。我盼着出太阳,快点把世界晒干,让大家有一个清清爽爽的环境。这雨季不亚于一场灾难,秋粮坏了不少,也耽搁了播种小麦的节气。中秋节已经过去十几天了,浓云后边的月亮又缺了吧,要看满月还得等一年。人的一生能看多少次圆月啊!我记得有的中秋节因为忙顾不得看月亮,那些追名逐利的年岁,看上去有些黑暗,却也不乏浪漫,青春就是一首浪漫诗吗,创业是一曲奋战歌。回首往事,怎不让人痛断肝肠,泪洒两行。
 
 看着天上云层淡一些了,好像天要晴了。一会的功夫,又捂上了,锅盖似得天空云密密实实厚的如一块布,或者啪啪嗒嗒落起了雨点,等雨下大了,淋在身上冰凉冰凉的,成堆的玉米棒子大豆棵子淋湿了半寸多,大家才把塑料布蒙好。看着村庄处处形形色色的旧塑料布蒙着的粮食垛,就像叫花子的百衲衣。
 “初一初五下了雨,一个月内没好天。”这是我们这地方的一句农谚。
 那几天的雨下的很均匀,扯长不断的雨线,好像夏天的珠门帘子,又像古代织布机上的经线群。连续下了十几天雨,天气预报仍然今天中雨明天小雨后天局部大雨,看一个月的天气预报,好天不多。虽然当今时代,粮食不重要了,我们的生计多靠社办村办大小企业,农民不种地完全能够活得很好,我们有合适的工作熨帖的工资,市场有足够的粮食蔬菜肉蛋等所有生活用品出售,可是传统的观念大比天啊!种地是农民的根本啊!我们得像敬拜先人的样敬重土地!
 地里还有一亩多棒子,大家知道,秋棒子在农民眼里,不亚于自己的孩子,即使万分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要把地种好收好,即使就现在来说,粮食市场价值微乎其微小如芥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我们处于一个初心一种感情,一种思潮一种理念,我们庄稼人也必须认真对待庄稼地的収种,虔诚的劳作。
 天刚放晴小半天,村民就推车挑担下地了。硬化路上尚存许多积水,泥土路上却是泥泞不堪。庄稼地里特别阴暗潮湿,一脚下去,就有一个深深的脚窝子。厚厚线手套厚厚的工作服,在泥泞的庄稼地里劳动特别辛苦。一会,脚上挂满泥巴,抬一脚很艰难,就在腰上别跟树枝子,隔一会刮刮脚上的泥巴,繁琐而又吃力。身体偶有裸出的地方,被小刀似的玉米叶子割破了,各处一道道针细的血痕子,沾点水,钻心地疼。阴雨天的虫豸多起来,一放松,浑身痒的不得了。这个时候只有拼命想活干活,活能超越一切痛苦。
 女人孩子在前边掰玉米棒子,男人壮劳力在后边拿镰刀砍玉米秸子。砍完掰完,还得把玉米棒子一袋一袋装好袋扛到泥路上,用机动车拉回家。这时候我听见谁家男人大声骂孩子,嫌孩子用书包往外装玉米棒子,一趟趟把地踩坏了,影响明年粮食产量。又听到女人打圆场,说孩子体重轻,不会伤到地的。我就在心里想了,如今干厂子,轻来轻去一个月也得万把块,能买十亩地的玉米,那男人是做作吧,十几岁小孩,背着书包十几个玉米十趟八趟的,能糟蹋多少地力,这样细茬子,一个村不缺十个八个的,欺负孩子哪!
 一亩地的玉米,掰回家费了两天的时间,然后急忙剥皮晾晒。剥好皮的玉米棒子天不放晴就打不开垛,蒙在塑料布下,等几天,就有很多长出绿毛的。
 想着晾晒个十天八天,脱了粒晒干扬净。再过几天,来了粮食贩子,大家把玉米粒子卖了,今年的秋收就算完成了。
 可是,天老给脸,偶尔几家脱粒的,找间空房子摊开晾着,很多半成品仍然堆放在平房顶上大广场上,搞得人心天天冒火,会过日子的乡下人,有一点点损失就像剜了心肝肉。
 大家着急一阵子,忙活一阵子,这是一个小插曲,社区生活里的农耕生活。
 不是吗?这些年,农民大部分土地都招商引资了,还有一部分土地有人栽了树,形同荒芜着,其实是找个借口挣大钱去了,有人还种着地,谨谨慎慎的过着农家日子。农村也是一样,个人想法不同,生活形式就千差万别。
 今年这雨,无形中打乱了社区里人们的生活节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