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多媒体展示] 子午:江油校园霸凌背后的事实令人窒息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153

回帖

16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73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农 于 2025-8-6 16:30 编辑

子午:江油校园霸凌背后的事实令人窒息

2025-08-06 15:17:28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子午

                           
         7月22日下午,四川江油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霸凌事件,三名未成年女生(年龄分别为15岁、13岁、14岁)在一楼房的无人区域对一名14岁女生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辱骂、威胁和殴打,同行人员还将殴打过程录下并上传至网络。



  视频自8月2日起开始在网络上发酵。8月4日,江油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确认事件细节及伤情鉴定结果,并公布了对涉案人员的处罚。

  7月22日发生的案件,为何8月4日才出通报?江油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的回应是:“22日晚上10点左右接到受害者报案22日晚上10点左右接到受害者报案,接到报案后开展调查工作,因为涉及的人员较多,经多方查找,最终在8月2日将所有涉案人员传唤到案进行了询问。”

  而伤情鉴定为何直到8月3日才出局,该工作人员的回应则是“伤情鉴定是有期限的”,至于做鉴定的具体时间,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太清楚。

  这份回应回答了群众的一部分疑问,但仍旧存在一些疑问,例如涉案人员究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被“传唤到案”的,伤情鉴定究竟是什么时间做的……


  该事件引发舆情后,网络上出现“江油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女儿打的人”“施暴者父亲为律师”“施暴者亲妈是江油市一级警督”等谣言,后被当地官方辟谣,并公布了3名违法人员父母的身份:2人无业、2人在省外务工、1人为本地售货员、1人为本地外卖员。

  比起谣言,当地官方公布的身份事实更加令人窒息:3名霸凌者的父母,要么是售货员、外卖员,要么是外出务工人员,要么是无业人员,都处在社会的底层;而被霸凌的少女,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据说也有残疾,她的家庭则是处于社会的更底层。

  被霸凌者的家庭状况,决定了她没法得到自己父母的充分呵护,不是父母不愿意,而是真的没有这个能力;而霸凌者的家庭状况,则让她们成了留守儿童或者是准留守儿童,她们的父母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意愿对她们实施正确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在教育高度内卷的今天,她们很可能早已成为学校和父母放弃的对象。

  去年发生在河北邯郸的初中生霸凌致死事件中,受害人与凶手的家庭状况,与江油的这起霸凌事件相似。受害人是留守儿童,3名凶手同样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疏于管教的留守儿童。

  我们今天正面临这样的困境:

  一面是农村的人民公社、城市的国企工人社区都不复存在了,包括教育、抚养子女在内的“家庭劳动社会化”进程被打断,以前的陪伴儿童成长的社会共同体不复存在,抚养、教育的责任被推回给了家庭。

  一面却是资本为降低劳动力成本而造就的劳动力流动,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资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延长劳动时间,迫使父母没有精力去陪伴、教育子女。富人家庭还可以通过购买教育、心理服务等弥补监护缺失,而普通家庭则很难具备这个经济能力,从而让子女成为“情感弃儿”,既易受害也易施暴。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对传统家庭形成了剧烈冲击,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破裂对儿童的影响同样巨大。

  在这样的困境下,学校本应承担起教育未成年的责任。遗憾的是,随着教育商品化的深入,学校成了阶层排序装置,此外,在“家校共育”的口号下皮球被踢了回来。应试教育将学生价值简化为“分数商品”,制造“优等/劣等”的标签,留守儿童因家庭陪伴缺失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例如辅导班)常被归为“劣等”;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更是面临资源匮乏的状况,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根本无力对抗暴力亚文化。

  校园霸凌问题,说到底是资本主义将人异化为“可弃置劳动力后备军”的必然恶果。解决之道绝非简单的道德说教,须以“家庭劳动的社会化”去应对家庭解体危机,以“教育去商品化”去破除校园暴力亚文化根基,以“阶级意识觉醒”终结贫穷和压迫的代际传递,而这一切的根本必须依赖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实现。


    【文/子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