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勾践为洗雪国耻甘受磨砺(二)
就在此时,阖闾城相国府邸,伍子胥正眉头紧锁,在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暗暗焦虑。越王勾践被吴王释放回国之后,伍子胥总是感觉惴惴不安,以他对勾践的观察了解,绝不相信越王勾践会真心实意地举国投降吴国,甘愿俯首称臣,成为吴国的附庸。 伍子胥从吴国潜伏在越国的暗线那里得知了越国的种种动向和勾践的一系列不寻常举动,让伍子胥清醒地意识到,越王勾践绝不会忘记国耻,永远对吴国唯唯诺诺,俯首听命,越国一旦恢复实力,必然会卷土重来,不但要洗雪国耻,而且要彻底灭掉吴国,踏过吴国的土地,北上中原参与霸主之争。到那时,吴国将不复存在,自己的毕生心血与努力将付之流水,化为泡影,想到此,伍子胥不寒而栗。 “必须说服吴王把注意力放在南面的越国方向,随时警惕越国的一举一动,必要时给予其致命打击,不然必成大患!”伍子胥自言自语道。 此时的伍子胥虽然已经察觉到吴王夫差已经对他疏远冷淡甚至厌烦,仍然决定不顾一切,再次劝谏夫差将主要精力指向越国。 吴王夫差击败了越国,成为南方一霸,声威大震,其雄心开始迅速膨胀起来,他的目光已经不屑于放在手下败将越国这种形同灭国的南方邻国上面,而是将目光看向北方的齐国。 夫差认为,其一,吴军刚战胜越国,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大,正是北进中原争霸的最好时机;其二,中原各国正处于内乱之众,尤其是齐国内部争斗激烈,局势动荡不宁;其三,自吴国发兵,有水陆两路可达齐国,行军方便,可以保证战时物资运输;其四若是征服齐国,吴军向西发展便解除了后顾之忧;其五,要树立吴国在中原的国威军威,就必须首先打败齐国这一东方大国,方可震慑晋国等中原诸国,虎视天下,令行四方,而奄奄一息、衰弱不堪的越国已不在吴王夫差的考虑之内。 也正因为如此,吴王夫差与相国伍子胥在首先北征齐国还是向南灭掉越国这一重大战略抉择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其实,吴王夫差原本也是一位伟大的君王,他雄心勃勃,目标宏伟,勇武果敢,意欲称霸天下,号令诸侯,这从吴楚柏举之战、吴越夫椒之战以及后来的吴齐艾陵之战中(容后细述),便可看出吴王夫差的雄才大略与军事才华,然而,由于夫差一时的悲悯心肠和过于蔑视战败的越国,拒绝采纳伍子胥“先南后北”的谋划,在关乎国家与身家性命的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战略抉择。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