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浅议(十)
——公平与正义
作者:奉法如天
2025年4月16日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经常听到公平与正义这两个词。比如:当人们听到有事情处理不合理时,便会说“这不公平”,当人们去市场买商品时,便会说“要买卖公平”,当人们工作时,也会说“要处于公心”,当人们遇到不平等待遇时,也会说“要公平处理”。有人说公平就是一碗水端平,有人说公平就是不能偏向任何一方,有人说公平就是平等不岐视,也有人说公平就是做事有公心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平呢?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法学家说法,所谓公平,就是各个人拿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取。例如:当你应该得到一袋粮食时,你就应该只拿取一袋粮食,而不能拿取两袋粮食。相反,当你应该得到两袋粮食时,你就不能只拿取一袋粮食,这就是公平的真正含义。
把公平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就是社会每个人只获取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份财产,而自己份额以外的财产一分一毫也不能得到,这就是公平的含义。
正义:这个词概念就更为模糊。有人说正义就是有勇气,敢做敢当;有人说正义就是见义勇为,人们不是说见义勇为是有正义感的行为吗?有人说正义就是做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一身正气就是正义;有人说正义就是公正,处理事情不偏不向等。
那么,什么是正义呢?正义这个词到底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所谓正义,就是不受干扰的、自由的、自主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那么,什么是不受干扰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呢?例如,当你买了一辆车时,你对这辆车就享有了财产所有权,这辆车什么时间开,什么时间不开,是把它扔掉还是一直继续开下去完全由自己决定。
比如,你买了一处房产,这个房产要不要装修,装修要花多少钱,装修成什么样子等,完全由自己决定,任何其他的人是不能干扰自己行使房产所有权的,这就是正义的真正含义。
公平与正义往往不能分开,因为公平是得到属于自己的财产,而正义是不受干扰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所以,公平与正义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同时出现的。但是,当有例外情况时,便不能同时出现。
例如,你得到了不属于你的财产,你干扰了他人行使财产或者其他权利等。在这两种情况之下,公平与正义就不能同时出现。这是由于你得到了不属于你的财产,那么,如果别人干扰你行使财产权利时,是为了回归到公平的状态,这种干扰你行使非法财产的行为,也是一种正义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让非法财产行使受阻,只有非法财产行使受阻后,公平才能显现,所以干扰非法权利行使,也是一种正义的行为。
我们既不能以取得不属于自己的财产行为当作公平的行为,更不能以干扰非法权利的行为当作不正义的行为。
这就是公平与正义的全部内容,而这个概念的内容可以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以及各种事情的处理上。
写于:202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