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中国文学网 返回首页

渭北书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zgwenxue.com/?16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走出“实际”的“误区”

已有 13 次阅读2025-6-20 11:48

走 出 “实 际” 的 “误 区”

        目前,在民间,盛行着一种“误区里”的热门观点。那就是说,孩子大学毕业后无工作可做,干脆就不用让其再上高校了。
        此思想认为,给孩子减少上大学的人生环节,省下了花冤枉的学杂费,也省下了对几年时间的浪费;亦省下了找工作的艰难折腾;又省下了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等等一系列振振有词的充足理由,表面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地贴合实际。岂不知,如此草率的荒唐,皆是“鼠目寸光”的肤浅之见、“因小失大”的得不偿失,全然是“贪占便宜吃大亏”的虑不及远。
        当孩子走出村子,来到县城上学,便会有对县城的见识和认知,与其产生相应的圈子和关系;当孩子走出县城,来到地市上学,便会有对地市的见识和认知,与其产生相应的圈子和关系;当孩子走出地市,来到省城上学,便会有对省城的见识和认知,与其产生相应的圈子和关系;以此类推,到了首都、出了国,那该是更高层次的不一样。也是这个理,孩子上的学不一样,他的思想境界会随之升级。的便是他毕业的起步去打再差的工,他的将来,迟早,都会因上学层次的影响而改变命运;也就是因世界观的相对营养,而在不同的程度上优化他的前程。
        是的,树立正确的观念,铸造健康的心态,举足轻重的至关重要。这就是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为此,让孩子上大学,是家长对社会的应有贡献,是父母对责任的一份担当。不能非得急功近利,不能非得即效酬偿。
        让孩子上大学,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层次,是为了拓展家长的生活见识;是为了升华社会的文明风尚;是为了改善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让孩子上大学,绝对不能“井蛙观天”的“孤陋寡闻”,也不能“蝇头小利”的“短见薄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自奚健斌手稿
         2025.6.22.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