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花公子 发表于 2025-8-23 12:48:59

【原创小说】《一笔经年》第23章:拟笺红字

  王冀再次入殿之时,赵匡胤正在御案前擦拭蟠龙剑。见王冀进殿,赵匡胤道:“爱卿真是朕的股肱啊!”
  “官家言重了,所谓‘天无二日’。今朝撤了座椅茶案,正如削去北斗辅星!”
  赵匡胤道:“朕今日传爱卿‘蟠龙剑法’,爱卿留心观看!”言讫,赵匡胤身形忽如游龙入云,剑招乍起时似“秦王扫六合”,转而化作“汉祖斩白蛇”。王冀但见赵匡胤剑招凌厉,似乎含有沙场征伐之象。
  一番演示过后,赵匡胤把蟠龙剑扔给了王冀,王冀剑势有误之时,赵匡胤便悉心指点个中关窍。
  待王冀领悟蟠龙剑法的所有窍门之后,赵匡胤便归御座叹道:“朕心已定,誓要征伐西蜀,奈何手头竟无蜀地舆图……”
  王冀回忆起了穿越之前所读之史书,忆及乾德二年之时,西蜀赵彦韬假道出使北汉,却暗中逃至宋境,归顺于赵匡胤。遂对赵匡胤言道:“官家勿虑,不需旬日,自会有人将西蜀舆图呈献给官家!”
  “哦?爱卿何以如此笃定?”
  王冀心中暗忖:“我何以知之?此乃史籍所载、我昔日所学……然而,我岂能言及穿越之事……”遂对赵匡胤说道:“容微臣施展法术,恳请上苍赐西蜀舆图于官家……”
  赵匡胤冷笑道:“朕乃天下之主!朕之所图,天亦不能阻!这苍天,岂敢在朕面前妄自尊大,妄言赐物于朕?”
  王冀闻言,慌忙跪倒:“官家所言极是,是臣失言!微臣愿施展法术,使上苍听命于官家,为官家所役使,将西蜀舆图呈献官家……”
  赵匡胤道:“爱卿施展法术,所需何物?”
  王冀答道:“恳请官家于御案之上,设一牌位,上书‘玉皇赦罪天尊’。再备香烛供果,待微臣诚心祈请便是……”
  赵匡胤遂命张德钧依王冀之言布置牌位,王冀则开始行使道教科仪。
  但见王冀身形翩翩,宛若昔日太子山下,自“天来黄道建醮坛”起始,行至“需时再请众神返”之终章。只是口中所吟咏的,却换成了《玉皇宝诰》。
  法事之后,王冀告退。张德钧追出殿外,对王冀说道:“我的公子爷,你刚刚做法,官家可是当真了!旬日之内,若是无人献图,可是欺君之罪……”
  王冀笑道:“公公但放宽心,不出五日,便会有人献图!”
  王冀回到曹府时,见张嫣正用碧水剑剖开西域寒瓜。
  张嫣见王冀归来,笑道:“冤家可要尝尝这‘素心雕瓜’?”
  “昔年卓文君当垆,怕也不及娘子剑器风流。”言罢,王冀将张嫣拉进闺房。
  闺房窗外的老杏树正抽着新蕊,几片粉白花瓣随风卷入雕花窗棂。王冀笑道:“娘子且看,这春色如此撩人,为夫倒是得了个绝妙主意……为夫我忽有诗意,且待为夫在娘子身上题写一首《看花回•拟笺红字》……”言罢,张嫣便被王冀半揽着推向湘妃榻。
  张嫣娇嗔道:“冤家莫非是要拿嫣儿作‘薛涛笺’?”言讫,便伏在了锦褥之上,王冀笔蘸朱砂,一面与张嫣云雨,一面在张嫣的臀上写道:
  “《水调歌头》
  词骨横卧处,兰麝暗生尘。
  顷刻罗裙半解,酥透楚狂人。
  渐觉兰膏融暖,漫引莺啼燕啭,游戏海棠身。
  指探玄牝处,轻揉天地根。

  醉复醒,花正艳,落春痕。
  不应推拒,浮生谁怕假成真?
  更有阴阳妙契,好似不系舟楫,酣畅已难分。
  笑指檀郎印,乃是贵妃恩!​”
  诗词写罢,王冀将笔掷出,继续与张嫣缠绵。
  晚上,张嫣伏案执笔,原是王冀在教她《盐铁论》。“‘笼天下盐铁之利,以排富商大贾之谋’……这桓宽好生霸道,真不知断了多少人谋生的路子。”
  王冀道:“错!之前教你时,分明说此‘谋’字当解作‘垄断之策’。今日若背不全,当效孔夫子设‘侑坐之刑’。”
  张嫣嗔道:“侑坐是置木偶警醒,冤家莫非想教嫣儿生个‘小冤家’出来不成?”
  于是,二人又是你侬我侬。
  却说是夜,王冀又做了一个“奇梦”:
  王冀梦到自己幽玄虚空之中,紫电金芒交织如网,自己足踏星斗立于混沌。忽闻天外传来清圣诗号:“寰宇玄黄承昊命,赦罪苍生沐天恩。”
  王冀拱手四顾,道:“敢问何方圣真?既召晚生至此,何不现出法相?”
  忽见虚空浮现《黄庭》篆文,那声音更如洪钟般震荡九霄:“吾乃三界共主,正是尔日间焚香叩请之‘玉皇赦罪天尊’。”
  王冀忽觉灵台清明,暗忖“白日里不过作戏欺瞒官家,怎料竟真引动天尊垂顾?”便稽首再拜道:“晚生妄行禳星之术,实为遮掩来历,望天尊恕不敬之罪。”
  言罢,只见篆文化作北斗七星悬于顶,那声音道:“正月廿八在燕吟楼,汝观‘星孛’可曾起疑?”
  王冀猛然忆起当日于燕吟楼凭栏久望,见彗扫紫微,于是说道:“彼时确感蹊跷,史册未载此天象。莫非……是因晚生妄动天机?”
  虚空之中,七星迸射金光,那声音道:“‘半部论语治天下’本非赵普原话,汝私授赵普词章,致其骄矜日盛。废座撤茶之时,范质见赵普目露得意之色,已生恋栈之心!”
  王冀道:“原是我弄巧成拙!恳请天尊示下补救之法。”
  那声音道:“二月十二,大相国寺香雾起,汝当向范质谏言,说动范质自请‘乞骸骨归田’。”
  王冀按照史书掐指推算时日,暗思:算来正是赵彦韬献图之后,此计若成,倒可两全其美。”便抬头作揖道:“敢问天尊可有第二桩法旨?”
  王冀话毕,四周星斗骤变契丹狼旗,那声音道:“萧绰命带七杀,十年后当临朝称制。然今戾气缠身,需将其引至金陵,受周娥皇半年调教,方知宽仁忠恕之理。”
  王冀忽忆江南国后温文尔雅,豁然开朗,道:“天尊圣明!周娥皇素以仁爱教化宫闱,正可磨去萧绰锋芒。”
  王冀言罢,四周篆文渐散,唯有余音回荡:“切记不可再泄天机……”
  王冀欲再追问,忽觉檀香扑鼻,睁眼见纱帐流苏,内心暗道:“原是南柯一梦……”便披衣推窗,见启明星耀东方,“我等本欲乘舟至瓜州,逆江而上直奔西蜀,途径金陵本在计划之中。然则,该如何说动范质请辞呢?”
  张嫣醒后,王冀便将此梦说与张嫣,张嫣道:“冤家想怎样游说范相爷?”
  王冀道:“需借萧绰权谋一用!”
  张嫣道:“莫非,冤家欲向韩公子与燕燕透露,你是自千年之后而来的?”
  王冀断然否定道:“自是不可!然而,为夫可以假说是官家旨意,只说欲为官家立下一功,报答传授之恩……”
  时值二月初九,晨光熹微,王冀便寻见萧绰,道:“燕燕,愚兄知本月十二,范质将赴大相国寺进香。届时,请燕燕助我一臂之力,说服范质自请辞去相位。”
  萧绰略作沉吟,问道:“王公子,可否将范质一生事迹,为我一一道来?”
  王冀道:“那范质,平生自比萧何……周世宗欲伐江南之时,范质上《谏征淮南疏》,以‘十不可征’劝住大军,因此埋下与赵匡胤的嫌隙……赵官家黄袍加身之后,范质又作《贺平荆湖表》,为赵官家歌功颂德……曾编修《五代通录》,却有篡改青史之嫌……柴荣在世时,为保漕运畅通,曾私调禁军疏浚河道,却是僭越之举动……河北榷场乃是其一生心血……曾力主焚烧潞州兵械图以防契丹……”
  王冀但凭幼时读史之记忆,为萧绰回忆着范质的平生。萧绰又问:“范质近况如何?最近时局如何?”
  王冀言道:“范质嫡孙正在徐州任通判,听薛子平言:‘徐州正送来八尊铁佛,说是要补四大天王像’……荆湖在此叛乱,为石守信所平定,却说石守信搜出三百封前朝旧臣手札,有范质与李重进的书信往来……赵普正命人重修《河渠志》……”
  萧绰听后,略做思索,言道:“二月十二,我与王公子一同去大相国寺见范质……欲说动范质请辞,需不卑不亢、阴阳并用!”
  张嫣问:“何谓‘阴阳并用’?”
  萧绰笑道:“‘阳’者,晓以利害。这‘阴’者嘛……便是‘兵以诈立’!”
  “燕燕要使用诈术?”张嫣紧张的问道。
  “只能委屈一下赵普大人,把他说成是恶人了。还有,要诈称契丹兵马异动,范质若不请辞,就说赵普将构陷他里通外国……”萧绰得意的说道。
  张嫣叹道:“赵大人实无此意。”
  萧绰道:“兵不厌诈,唯有如此,方能说服范质请辞。”她又转向王冀,道:“王公子,历史范相爷自比萧何,不知那萧何有何典故,可以彰显范相爷之功业?”
  王冀思索片刻,答曰:“《汉书》中的‘功人功狗’?”
  萧绰将头上的银簪抛给韩德让,道:“韩大哥,将这四个字刻于银簪之上。”随即,王冀又为萧绰讲述了《汉书·萧何传》。
  半个时辰后,张嫣将王冀拉回卧房,道:“冤家,嫣儿自十四岁后,便不敢说谎,此次实难助你。”
  王冀疑惑,张嫣取出戒尺平放膝头,道:“广政十七年腊月廿三,母亲就是用这把戒尺,在祠堂打了嫣儿十记屁股。”
  原来,那年张嫣刚满十四,其父正在编纂《孟昶实录》。孟昶诛杀张业的全过程,父亲在史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帝赐鸠酒于内宫,诈称治疗头风之药。”
  “那日表姐问我,孟昶为何要杀张将军。我记着李昊相爷曾经叮嘱,‘要谎称张业是暴病而亡’,便如是对表姐言说。谁知,母亲当场摔了茶盏——她早从厨娘处得知,我前日偷听了父亲与李昊相公的谈话!”
  后来,张嫣的母亲把张嫣带到了祠堂,解开张嫣的绢裤,戒尺贴着臀峰:“第一戒,妄言诡词,犯《女诫》‘口舌戒’。你父亲冒死记录孟昶鸩杀张业之事,你倒替昏君遮掩?”
  竹板破风抽下,在张嫣臀上炸开红痕。
  “第二戒,欺瞒尊长,违《女诫》‘敬慎章’。你如何敢在你表姐面前信口胡说?”
  打到第六板时,张嫣臀上已肿起两指高。母亲哽咽说道:“你爹今晨又拒了李相公修改史稿的要求,他道‘史笔如铁,岂能因畏死而曲笔’。嫣儿,女子虽不能为史官,但张家风骨不在朝堂而在人心啊!”
  第十板落下时,母亲抱着她泣不成声:“最后这戒叫‘慎独’,纵使无人知晓,亦不可违心说谎。这道理,原该用绣花针教你的……”
  王冀听罢,忽然伸手碰了碰张嫣的屁股,说道:“难怪娘子总说屁股上烙着戒尺印。”
  张嫣道:“韩公子带我逃出成都那夜,我特意回祠堂寻到这把戒尺。后来每想说谎,就觉屁股上的旧伤发烫——就像母亲说的,女儿家骨子里也该有史官的骨气。”
  王冀赞叹之情油然而生,不仅赞叹张嫣,更是赞叹张嫣的双亲。
  张嫣又道:“冤家可还记得,那是在素心斋,冤家初见这戒尺,便在嫣儿臀上奏出了《阳关三叠》……嫣儿那日,觉得挨了戒尺……比喝了合卺酒还要快活……”
  王冀笑道:“娘子这是……要重演当年祠堂旧事?”
  “冤家糊涂。”张嫣忽然跨坐到王冀膝上,扯开腰衿露出雪肤:“所谓‘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母亲当年教的是痛,如今妾身要讨的……是痛里藏着的甜。”
  王冀笑道:“不想娘子,竟有如此‘雅好’……为夫自当成全娘子才是……”
  张嫣把戒尺递给王冀,道:“那就多谢冤家了,史书都是胜者写的,这闺中秘史……嫣儿只认冤家执笔。”
  而后,纱帐上映出交叠的身影,戒尺打在张嫣臀上,张嫣娇嗔道:“……第七下……唔……冤家要罚嫣儿什么……”
  “……罚你……当日在耶律休哥车帐之内……装睡偷亲……”
  言讫,不知张嫣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冤家可知,这尺子比不得秦皇的赶山鞭……”
  “娘子是说骊山刑徒骨血砌就的长城?为夫倒觉得,始皇帝铸十二金人时融了的兵器,比这戒尺重千倍,却压不住陈胜那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那汉武如何?太史公受的是宫刑,可《史记》比未央宫还高三分。”
  “娘子看武帝征匈奴,河西四郡是拿三十万戍卒的冻骨垫的;盐铁专营说是强国,实是抽百姓的髓养上林苑的熊罴!”王冀言罢,抓起戒尺虚打三下,续言道:“这三记代天下人打的——一打秦筑直道尸填壑,二打汉武算缗掠民财,三打……”
  张嫣打断王冀道:“冤家漏了最要紧的!秦皇汉武总道功业在封禅碑上,可妾身在幽州见过长城下的寡妇村……她们织的素绢,比封禅玉牒更长。”
  王冀道:“所以母亲打你是家教从严,为夫‘责罚’是闺阁雅趣。而帝王鞭笞天下,是教千万母亲再见不到儿女!”
  张嫣问道:“那依冤家所说,怎样的功业值得史书记载?”
  “文景之治三十税一,光武中兴释奴婢诏。能教卖炭翁多喝碗黍粥,比封狼居胥强万倍。”
  张嫣喃喃说道:“难怪家父生前总说,青史最重的字,都是蘸着人间烟火写的。”
  话音刚落,张嫣臀上忽然吃痛,原来王冀用戒尺打了张嫣一下,戏谑说道:“娘子该罚!这般大义,竟藏在床笫间才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小说】《一笔经年》第23章:拟笺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