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潺潺 发表于 2023-9-19 10:30:39

回家有感

回家有感农村的轩房广厦都有高高的院墙,朱漆大门很气派,有的还有铆钉,我不知是不是九十九颗。而在大门口都会钉着一块铁牌,上面有五个醒目的字“共产党员户”。大门口外面很多家都停着档次较高的车,二三十万的居多,还有奔驰宝马、奥迪路虎等。在还不算发达的北方农村,这些精英大部分在城里有房,孩子们在城里住,而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不愿离开乡里乡亲的,加上在老家有雄厚的人际基础和势力范围,深得家乡人们的青睐。前些年的大好政策方便了这些头脑灵活的人,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他们都挣足了钱,有了第一桶金后,资本积累的方式已经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法则,也让他们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就了一身工夫,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施展才华,与各方面的人际和谐友好的相处。他们大多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能够走出农门,成龙成凤,有的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只能成为像祖辈一样的农民,但他们不甘心在农村呆一辈子,走土里刨食吃的老路,于是想方设法的干着各种实业,靠勤奋耐劳和精明灵活的头脑逐渐显山露水,成为同龄人的佼佼者。有的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锻炼,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提升。由于在部队里表现良好,光荣的成为一名党员,复员后成为农村的中坚力量,担任村里的领导,在带领全村百姓奔小康的路上,他们开拓创新,积极的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经过一定时间后他们成为农村的领头羊。由于党员的身份,他们最先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加之有魄力、有胆识、有人脉,能够最先抓住机会走出第一步。所以,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大多都是第一批富裕的人,在大好形势感召下,他们走出了精彩的人生。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关系未来运势如何,关系长远利益的关键,所以那些先富起来的村民都要把第一桶金用在改善住房问题。可村子已经几十几百年了,原有的住房不可能再出售,房基地只能另辟蹊径,在村子周围寻找新的落脚点。于是那些原本的大坑、坟地、荒地、犄角旮旯就成了首选之地。又因为需要的太多,村里只能采用投标方式解决。经过投标原本不值几个钱的地方也跃升到几万甚至更多,花落谁家就看谁的叫价最高。没有几个钱的普通村民肯定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住房紧缺的问题的,也没有多余的钱来解决住房问题。所以,这些边边棱棱就成为了这些人的家世屏障。花费几万后还要花上几万把房基地规整出来,将池塘的水抽干,挖出淤泥,换上新土就算完成了第一阶段。搁上几年,等新垫的房基地已经自然结实后在开始建造房屋,请知名的建筑队负责建房事宜,大把大把的钱花在基础建设上,之后设计图纸,选择材料,最大化的增加居住面积还要独出心裁。为此多花万把块钱根本不用心疼,反正钱来的便宜,而且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钱进入腰包。值得很!这些深宅大院样样都有令人难以解开的谜团,人们分分猜测这钱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有钱?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小声传播着一些消息,说生产队时的钱有好多,都是那个时候大队副业挣得,每年十几万的收入啊,也不给老百姓分点。最后不知都咋着就没了,会计也不会告诉人格人这些钱的去处,也许他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钱吧。但毕竟没有直接证据,人们也只是猜测而已。因为生产队时,虽然是社会主义,但有的村子搞副业,国家也不干涉,姑奶奶们不用下地干农活,就在村办副业厂上三班倒。年底一样挣得好多工分,按照一个成人男劳力一天分值算,可以挣一块钱。而大队负责每年除了分给社员外,还有好多积累,就在大队的账户上,这个账户属于生产大队的,存在信用社。等到分田分地,联片承包责任制后,这些钱就被闲置起来,一般村民也不知道有多少,各顾各的日子,也就是说,分队时,大队还有几十万存款,那时这样的村子在全县也没有几个。由于改制,人们都心存幻想,还想如大锅饭时年底分几百几千,可是最终一分钱也没有分到,可却传来消息,大队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老百姓也不奇怪,他们心知肚明,这些钱去了哪里,可是没用。因为上级领导不会听信他们的话。改革开放这些年,农村出了很多的有钱人,有的是不还贷款,有的是有门子,有的是靠老关系户掌握实权。最先开启致富路的是一些有些各方面手艺的人。他们想着尝试老本行来迈出致富第一步,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于是各自拿出仅有的那点钱集合在一起,然后起个营业执照,村子里有现成的地方,招兵买马,开始掘金行动。一年下来还真的挣到了钱,农民从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当他们看到真的可以挣到钱之后,心里的欲望被现实点燃,于是纷纷的想办法筹钱,就干自己会的行业,于是摇身一变,从工人一下子成了厂长。时代催生了无数的大款和富人,同时资本积累也快速堆积,农村的先富裕起来的人也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如何让自己的钱能够进一步增值。于是他们选择了百姓最看重的养殖业。转型后的他们在养殖业方面也进行了颇为有益的尝试,结果也不负众望的好。村子就是一个大的家庭,当家主事都要以有利于富豪为前提,不然,他们一作梗,就卡壳了,玩不转了。最后还要低三下四的求这些富豪们发发慈悲。在农村,一切的标准就是看你有没有钱,有钱则财大气粗,指手画脚,直接左右着村委会的决策和目标,钱能通神在这里是最好的解释,无需太多的解释,不用浪费唇舌,不需要做思想工作,村里的好多事情只要有钱人一参与即可圆满完成。当村里有什么极特殊的情况发生,一切都要以富豪的马首是瞻。在农村,家族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削弱,即使是亲门近支,如果你没有足够支撑家族名望的实力,也没有话语权,没有广泛的人脉自然就不会得到家族成员的尊重。这在当下的农村比较普遍。衡量一个家族实力的不再是门第和辈分,而是金钱,判断话语权的不再是族长和身份,那些有足够高的辈分的人也都和权利和金钱挂钩,在金钱驱动下行使着绝对威严的家族权利。这些人完全听命于那些有社会地位和雄厚实力的人,不再有发号施令的底气,成为了附属品和傀儡和有钱人的喉舌,一应俱全的调配着家族资源,运营着被权利和金钱架空的空壳子。眼见着高楼起,眼见着豪车过,眼见着底气足,眼见着凤凰飞。一旦这些人手里有了钱,就可以草鸡变凤凰,大展宏图了。他们尽量漂白自己草根的羞涩,就不断变换花样往自己脸上贴金。在以权势和地位衡量价值的社会,在靠着原始资本积累赚得盆满钵满的基层干部来看,什么都不是真理,只有钱这个硬通货才是所有门路的通行证。2023.9.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