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22-12-25 06:33:05

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

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

文/斗山斗士
      诗讲意境,文讲思想!这是千古不易之真理!诗词如果没有营造出好的意境,塑造出好的意象,那它就不是好的诗词。所以,从古自今,所有的诗人词家都很注重诗的意境和意象,这是诗词的基本内涵。但是,什么是意境和意象呢?这一问题从来就没有人探讨过,所以自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明朝以前的诗词大家在他们那些流传千古的作品中都营造出了意境和意象,但他们却未加说明。现在的诗人词家都在注重平仄格律,从而忽视了意境和意象的营造,所以,现代的诗人词家写出的作品很少有上乘之作!

什么是意境和意象呢?网上说:"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这种解答太抽象,难以被人理解。准确的说:意境就是诗人为表达意旨而用景物营造的特定氛围。网上又说:"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信息的形象'意象可以通过抽象来升华达到更有深度的意象,这是人类大脑做出的信息处理的智能活动。根据释义,意境,就是诗人取景,用景,造景的意向"。此种说法虽然正确,却非常绕口,使人难以明了!什么是意象呢?<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言,就是爱之话,情之话,心里话和志为话,有时不能明说,有时也说不明白,为了更形象更逼真的表明心志,作者这才摄取几许既有可见性,又有共知性的外景来代言。通过营造,最终由这些片景只物形成一种特定氛围,这个氛围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境。意象,就是经过诗中意境的反衬和影射溢出的像素信息,综合而成的精神形象,也称意会之象。
       意境服务于意象,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诗中如果未能很好的营造出意境,就不能很好的影射出完整的意象。如李白之《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先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非常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曾作有<赠孟浩然>诗一首,从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友谊是多么的深厚!但是李白在这首诗中从未提及他们的友情是如何的深厚,他们的分别又是如何的依依不舍。朋友真正的深情厚谊有时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如果硬要用语言表达,就会显得虚伪和苍白。所以李白便借用外景,用孤帆,远影,和绵绵不绝的长江水,营造出了一幅动态画面,由此勾勒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李白用这种以动示静的艺术手法,反衬出李白久久伫望,又依依不舍的情结。根据诗中描绘出的意境中传递的信息,一个情深义重的诗人形象便脱颖而出,这就是诗中塑造出的意象。如果没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和绵绵不绝的长江水这一意境的烘托,就不能彰显情深义重的诗人形象。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者在首联和额联简明的交待了此次出行是到边关慰问戍边的将士。颈联用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这些外景描绘出了一幅;空旷浩瀚又荒凉凄寂的大漠风景图。这就是意境。王维营造这样的意境,其目的何在呢?''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末一句点明了主题:候骑----侦察兵或通讯兵报告说,都护----边关司令,现在不在驻地,又到燕然(哨所或重镇的地名)巡视防务,检查工作去了!王维通过意境的描绘,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个在空旷荒凉的大漠深处,不畏艰险,不辞劳苦,毫无怨言,敬业有责的边将形象。这就是王维要表达的意象。意境是根据意象所需而营造,取景必须是真实而实用的眼前景和身边物,唯此才更有真实感。营造意境,只不过是诗者的艺术手法,塑造意象才是诗者的最终目的。历代诗评家在这首诗中多是赞美'直'与'圆'这些用字的技巧,以至忽视了王维在这首诗中营造出的意境和塑造出的英雄形象。用字当然需要技巧,这种技巧不是一学而就的,它是通过大量阅读,长期积累,最后才能厚积薄发,运用自如。古人所讲的诗中字'眼',正是用字技巧的体现。宋玉曾说: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字眼用字即应如此;一字成鼎,准确到位,八方照应,生动传神。王维这首诗的字眼,其实并不是'直'与'圆',而是'孤'与'长'!一个'孤'字说明大漠人烟稀少,呈现出了大漠的荒凉。一个'长'字说明大漠的空旷,影射出了大漠的凄寂。诗中只有营造出荒凉,凄寂的意境,才能反衬出不畏艰险,辛勤戍边的边将形象。从字义的作用而言,'直'与'圆'只是象征性的用字,并没有体现出大漠的荒凉与空寂。只有'孤'与'长'才准确传神地描绘出了大漠的荒凉与凄寂,因为这两字的运用更恰切的反衬出了边将的英雄形象,所以说'孤'与'长'才是此诗的字眼所在。写诗不同于作文,因为写诗用字少,还得顾及韵律的和谐,所以必须做到一字成鼎,准确传神。这是做为诗人应有的炼字之功。在古诗词中象这样意境优美,意象清晰的诗词多不胜数,在此只试举两例,聊以说明,以此证明''诗讲意境,文讲思想!''这一千古不易之真理!因为意境是诗的骨络,意象是诗的灵魂,意象是由意境反衬出来的精神形象,这种形象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它是读者愉悦心情,净化灵魂的精神食粮,因为诗有了灵魂,才使其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它们才会历久不衰!古来有两种题材的诗只营造出了诗的意境,而未能塑造出诗的意象。这就是纯写景诗和议论诗。写景诗如骆宾王的<题鹅>与王维的<题画>等!议论诗如白居易的<放言三>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等。骆宾王的<题鹅>与王维的<题画>都是脱形量画的二维图,缺乏供人想象的三维和多维空间,虽然也很优秀,但终不是最佳作品。白居易的<放言三>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只是为了说理明哲,此类诗词只要能达到理清哲明的意境即可,也无须营造意象!同时此类诗词也无法营造出意象!意象虽好,也不能全都苛求。它要根据'志'之所需,适题为度。
   现代的诗人词家,因为大多是半路出家,他们既缺乏丰富的诗词知识,又不了解诗词真正的内涵与真谛!更不知怎样用眼前景,身边物去营造意境,塑造意象。但为了写诗当诗人,只有拿着别人的<韵谱>当教条依格相填,并逐字校平仄,通篇谋格律,故而生辟字迭出,别扭句常见。如此写出的诗词不但语法不通,更是意理不明。如此的诗词读之使人拗口,思之使人闹心。读者读不懂其句,解不开其意,怎么能感悟其意境之所在,体悟其意象之所存呢。所以读现代诗词如同嚼蜡,枯燥而乏味!现代诗人词家要想把诗写好,必须学会营造意境,塑造意象!致于平仄格律,那就好象人的衣服,只不过是诗词外在的表现形式。意境意象是内质,就象人的品德!其衣着整洁华丽,只能惊艳一瞬,并不代表其有优良品德!其有优良品德,是由言行体现出来的,真正的优良品德岂用衣着去包装!老子曾说:"上德不德,是其有德。下德不失徳,是其无德"。苏轼也曾有一首辩证美学观点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说只要俱备了唯美的本质,不管是浓妆还是淡抹,她永远也是唯美的表现。你若不俱备唯美的本质,就象东施效颦那样,将越效越丒!唯美的本质就是诗词当中唯美的意境和意象。为了更好的营造意境,塑造意象,给诗词注入灵魂,那些外在形式,该打破就打破,该创新就创新。唯有如此中国诗词这一奇葩文化,才能重获新生,再放异彩!




泰山石 发表于 2023-6-8 13:33:52

好文点赞!

斗山斗士 发表于 2023-6-10 05:03:16

泰山石 发表于 2023-6-8 13:33
好文点赞!

谢谢赏读: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