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22-1-1 17:13:48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77)函谷关阻项羽入关惹祸端

                第三十九回:刘邦进咸阳沉迷酒色享乐                      函谷关阻项羽入关惹祸端(下)       刘邦听到张良建议自己撤出咸阳并把咸阳让与项羽,心中虽极不情愿,但却深知张良所言十分正确。张良从长远考虑,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字字千金,令刘邦深为叹服。   刘邦抚着胡须颔首对张良说道:“实在惭愧!子房所思所想皆着眼于长远未来,字字玑珠,句句入理,幸得有你从旁提醒,不然几乎误了我今生大事。好吧,那就一切照子房说的办!”   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刘邦召集咸阳名人、富商、豪杰和前秦朝官员于咸阳宫开会,宣布义军与当地居民亲善相处,绝不侵犯,同时宣布,立即废除秦朝苛法酷税,提出约法三章:一,无论何人,杀人者须偿命,二,伤人者赔偿并给予处罚,三,不得偷盗,盗窃者按罪论处。此“约法三章”一经宣布,立刻得到咸阳民众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拿出自家的牛羊酒食慰劳义军,以表达感激之情,刘邦坚辞不收,对咸阳民众说道:“连年战乱,大家尚不富裕,我不能接受你们的酒肉食品,我刘季代表义军心领了!”   百姓看到起义军果然信守承诺,不接受百姓馈赠食品物资,更加信任拥护刘邦,委托当地德高望重人士,恳请刘邦留在咸阳称王,治理关中,其恳切之情令刘邦深为感动。但为了长远大局,刘邦只能婉言谢绝。   宣扬实施“约法三章”之后不久,刘邦见咸阳局势稳定,秩序井然,便率军撤出咸阳,重新驻扎于灞上。咸阳民众得知义军撤离的消息,纷纷出城相送,依依不舍。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可怕的厄运很快就要降临到他们头上了。   回到灞上不久,刘邦手下一名谋士趁张良不在,向刘邦进言道:“禀沛公,关中四面皆有险关扼守,易守难攻,关内有渭河平原,粮草丰茂,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远比其他地区富庶。沛公历经苦战率先入关,按照楚怀王的约定,理应称王关中,而您非但没有称王,还让出咸阳退居灞上,让项羽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关中,沛公难道真舍得退出历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这块风水宝地吗?”   这谋士的一番话说到了刘邦的心里,刘邦听了连连点头问道:“你说得确实有理,我何尝舍得把关中让与那项羽?可我现在实力不足以抗衡项羽,且已经退出咸阳,屯兵灞上,该当如何?”   谋士答道:“项羽不日即将到达函谷关,依在下拙见,沛公不如派一支军队加强函谷关守卫,据险阻止项羽入关,再尽快扩充军备,增强实力,足以与项羽抗衡。然后沛公宣布按照楚怀王诏令自立为关中王,如此,沛公岂不就永远拥有关中这片富庶之地了?”   刘邦听了这个谋士的建议,感觉很是符合自己的心意,大为欣喜。心想自己本来就先于项羽入关,关中王的头衔非自己莫属,岂能让项羽唾手而得?于是,刘邦当即采纳了这位谋士的提议,立刻派一支军队抢在项羽入关前,赶往函谷关加强防守,打算将项羽拒止于函谷关之外。然而,刘邦的想法过于简单草率,大大低估了项羽的实力。   同年十一月,项羽率各路诸侯大军四十余万兵马,进至函谷关下,却发现城门紧闭,关隘上“刘”字旌旗迎风飞舞,竟然是刘邦派兵把守,项羽方知刘邦已经先于自己进入关中,内心十分不快,遂派人向守关士兵喊话道:“起义军上将军项羽在此,快快打开城门让上将军入关!”   不料,却听见城上守军喊道:“我等奉沛公之命在此守关,只知刘邦,不知项羽也!未经沛公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关!”   项羽见刘邦竟敢封闭城门,企图将自己率领的联军阻挡于函谷关外,勃然大怒,对身旁的军师范增说道:“这刘季小儿胆大包天,实在狂妄,竟敢阻挡我项羽入关,岂不是自讨苦吃?”   范增点头说道:“这个刘季确实狂妄自大,就凭他还想阻挡联军入关?看来只能使用武力了!”   项羽随即命英布领兵向函谷关发起进攻,刘邦的守军很快便抵挡不住英布的强攻弃关而逃,项羽的大军终于浩浩荡荡进入关中。项羽率联军西行三百里,于同年十二月到达咸阳东面百余里的戏水(今陕西临潼东,北入渭河),下令联军渡过戏水,于鸿门(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鸿门堡村)一带驻扎下来。   因此地经大水冲刷,形成一条南北鸿沟,鸿沟北端的出口形如门道,故称鸿门。项羽的大营距离刘邦灞上义军驻地仅四十里,不足半个时辰即可抵达。项羽在此地驻军,目的在于观察咸阳和刘邦的动向,探明情况,必要时向刘邦兴师问罪。   (未完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连载*《霸王卸甲》(77)函谷关阻项羽入关惹祸端